晴時多雲

笨蛋 問題在產業不在貿易

◎ 王兆慶

馬英九一直拿韓國比台灣,但韓國尚未簽訂重大自由貿易協定時,出口量早就超越台灣了!一九九三年韓國出口與台灣相近,十年後卻是台灣的一五○%!原因不外乎韓國的產業政策、產品實力本身就夠強。如果台灣沒有足夠的實力,自由化也不會就變得有本事與他國競爭。自由貿易協定,不是經濟起飛的充分條件。

更何況,「對中」自由貿易不可能是台灣悶經濟的萬靈丹。原因一、台灣早就從「便宜勞動力+外來投資=經濟成長」的時代「畢業」了,此刻開放中資服務業來台,不會有過去美、日、荷等「外商」帶來的產業升級效果,也不會替台灣引進更正面的員工福利、勞動條件、管理文化及龐大營收!原因二、近年中國的「李克強經濟學」,是要拋棄世界工廠及廉價勞動力的出口型態,轉向內需經濟。各國英雄好漢想進攻中國市場,都必須與中國自己的商品競爭。HTC也不易和中國自己的「小米機」競爭,其他服務業就一定有辦法在中國賺大錢嗎?

就連經濟部自己委託中經院的「服貿影響評估報告」也說,服貿的GDP效益僅○.○二五%,預估的「就業人口增加量」也僅○.一%,只不過是在全台灣七四○萬就業人口中增加一萬人的就業數(這還沒算失業數),可見台灣服務業出口到中國的比例本來就極小,而該去、可以去中國做生意的,早就去了。就算「服貿」再次開放,對於全台整體服務部門的就業效益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並沒有拯救國家經濟的萬能作用。

與其滿腦子想著「貿易政策」,政府不如把重心轉向「失能」已久的產業政策吧!(作者為智庫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