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暴力盡在微笑不語中

◎ 陳中寧

三二四凌晨學生佔領行政院,一部網路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709193832436715&set=vb.100000383156464&type=2&theater)呈現了毛骨悚然的場景:困守內部的六十名學生,被警察包圍。對於手勾手坐在地上的學生,在人數優勢下警方卻捨棄制服員警不用,全副武裝的警察耍弄警棍朝學生走去。影片戛然而止,留下了恐懼的氣息與抗議者的傷痕。國家暴力前比例原則不復存在。這樣的手法,要達成的不僅是驅離,更是要摧毀抗爭者的意志。

暴力並轉化為看似無害的語言。江宜樺出面說「關愛學生」,當被問到血腥鎮壓時「微笑不語」;要塑造政府不得已的假象,卻又透露出對成果的得意。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說:學生並不和平,有攻擊員警、丟擲水瓶。然早有多位員警指出:攻擊行為存在,卻僅是少數人。無攻擊行為的人同樣挨了警棍,塑膠水瓶拿來與鋼棍相比更是荒誕。暴力轉化了形式,變成了認知的塑造,更別提行動開始沒多久,「學運失序、暴力化」的指控就成為新聞標題。掌權者拿著媒體小刀,割裂學生的形象、刻劃社會的認知。

佔領行動是針對場所,警棍毆打卻是朝人身體。許多言論對學生多所指責,卻輕言放過掌權者,這種批評不過是卑怯者對權威的順從和畏懼。對於人民來說,最大的威脅與恐懼,始終是國家暴力。不能縱容、必須對抗,我們要展現做為人民的勇氣。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