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再生稻不得繳交公糧?亂來!

◎ 蔡木章

報載農委會擬自今年第二期稻作起,限制「再生稻」不得繳交公糧,農人的耕種成本將因此提高。這對於收入業已相當微薄的農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再生稻並非如那些整天待在辦公室的專家所言,會拉低臺灣的稻米品質,反因收成期間較早,受東北季風的影響較少,稻米的品質比較好。筆者的家鄉大甲日南,長年都是栽培再生稻,其品質更優於飽受東北季風肆虐的新生稻。更何況,稻米品質的良窳在於栽培技術與管理,與再生稻或新生稻無關。

另外,不管再生或新生稻,倘要繳交公糧,本應需透過重量的檢測,一旦米粒不夠重,自然無法繳交。然,農委會卻選擇用這種非科學的、齊頭式、專制式的行徑來限制,豈不顢頇荒唐?況且,誰又一定保證,新插秧的稻子所長出來的稻米,不論其品質良劣就一定可以繳交?何況食安風波更與再生稻無關。

農政高官專斷魯莽的決定,不僅影響(中北部海線地區為主)農民權益及耕作習慣,且違反公平原則,更悖離專業。請農政單位站在制高點,對國內糧食的供應體系、產銷制度、甚至整個農業政策作一次總體檢,提出可增加農民收入的可行方案,誘使年輕人願意回鄉種田,以解決農村人力凋零老化、活化休耕及荒蕪之農地,除可提高穀物總體自給率外,亦可避免地下水源枯竭及農田表土薄層化的現象。真正讓台灣這塊土地,能生生不息的永續經營。

(作者為醫院營養專員,農家子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