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的經濟發展突破年

◎ 黃子維

馬英九昨天(十六日)表示,今年是台灣經濟發展突破年,因為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經濟成長率能達到二.八二%。姑且先不論主計總處的經濟成長率預估是否還有參考價值,就算真的能夠實現,二.八二%也還不到「六三三」的一半,到底有什麼好拿來說嘴邀功?算什麼「突破」?

另外,回顧馬政府執政五年多來所推出的重大經濟政策,至今沒有一個能夠實現最初的樂觀預估,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得不償失。首先,在二○○八年花了約八六○億發放消費券,但最後刺激出的經濟成長率卻只有○.三到○.四個百分點,遠不如預測值的○.六六%,就連日後的行政院長陳冲,也坦言消費券只是「犧牲政府的舉債空間」。

其次,ECFA雖然早在二○一○年九月就已生效,但不僅沒能達到吸引外來投資、增加二十六萬個工作機會,以及強化產業根留台灣等目標,就連台灣產品在中國進口商品的市占率都還不增反減,更別提台灣的實質薪資所得依然持續倒退。

其三,在二○一二年推出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除了留下一段被罵到臭頭的宣傳短片以外,至今看不到任何讓人有感的實際效益。

由於今年底即將進行七合一大型選舉,與國民黨在二○一六年的政權保衛戰高度連動。因此,可以想見在未來幾個月,馬政府從上到下必定還會持續釋放各項經濟「利多」消息。但只要看看過去幾年慘不忍睹的「拚經濟」成績單,就知道還是聽聽就好。

(作者為美國佛萊契爾外交暨法律學院碩士,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