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搜救艦隊 自曝其短

◎ 呂禮詩

馬航MH370班機失聯的六十小時後,馬政府突然驚覺失蹤的位置在我國長期宣稱的南海海域內,而後知後覺地派遣海巡署的「巡護七號」、「巡護九號」及海軍成功級「田單艦」馳援。然而十二日馬來西亞搜救中心指定我國搜救的位置在太平島西南方一一○○公里、範圍廣達二萬六五六九平方公里的海域後,海軍在油、水及食物的顧慮下,十三日再指派康定級「承德艦」前往支援。

以救難任務的思維,無論是田單艦或承德艦執行搜救任務,其配置之S-70C反潛直升機右側機門處原本即裝設有最大承載二七二公斤的吊掛系統,對於成功級及康定級等乾舷過高的巡防艦執行搜救任務有莫大的幫助,可惜在「自我設限」的考量下,未能配置前往。

另從兵力派遣的觀點,海軍從未與海巡進行整補與拖帶之演練,如在搜救任務中發生俥葉被殘骸纏繞或碰撞,以致運轉能力受限制時,在沒有同型艦備援下,只得就地等待國內另行派艦前往協助脫困,或向現場的馬來西亞、越南,甚至解放軍艦艇求助,豈不丟人現眼?

然而海軍並非沒有其他選擇,在二○○九年政府有意派艦前往亞丁灣執行護航時,即已對於旭海船塢登陸艦進行改裝及訓練,得以進行海上加油及整補;而日前以旭海艦為載台進行測試之「銳鳶」無人機,亦可為搜救艦艇提供海面情資,並能進一步評估其搜救效能。

海軍為國家重要的外交工具,和平時期即能進行兵力展示,在此次馬航搜救行動中表露無遺。但如何的善用裝備、投射兵力,是海軍該以專業向總統提出全般建議,而不是總統「說一句、動一下」,任具有遠航作戰及搜救能力的敦睦支隊在國內參觀表演,而能力受限、沒有備援的風險讓單一任務艦獨自面對!(作者為前新江軍艦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