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航空城成不成,台灣都bye-bye!

◎ 劉志聰

交通部長葉匡時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桃園航空城是台灣未來四、五十年最重要的計畫,「如果沒做成,台灣就bye-bye了」。葉匡時認為,爭取陸客來台中轉,是航空城成敗關鍵,如能爭取大陸二線城市旅客來台中轉,將可提升台灣機場總運量三成。將此一重大建設的成敗,寄望於對台灣懷有敵意的中國配合,凸顯政府決策荒謬草率,欠缺風險意識與國安考量。

若照葉匡時的說法,未來航空城不管成或敗,台灣都會說bye-bye。理由很簡單:此項建設既關係台灣存亡,中國豈會錯失良機?就算要幫忙,也會設下許多條件,逼台灣就範,最終就算談得成,台灣也會掉好幾層皮。主權被壓縮,國格受凌辱,降為港澳同等級,國不成國,名存實亡。

航空城成敗看北京臉色,等於主動送給中國對台施壓的機會。假設兩岸關係和緩,中國可能放寬若干條件;但台灣畢竟為民主社會,政黨隨時輪替,一旦別黨上台,中國翻臉不認人,台灣怎麼辦?航空城還要不要蓋?變數實在太大。何況兩岸情勢特殊,馬政府借助中國落實航空城,等於阿基里斯把腳跟暴露在敵人面前,是自掘墳墓。

陸客中轉效益到底多大?官方說法不一。葉匡時說可提升機場總運量三十%。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指中轉談成,總運量將增加四到六成。航空城計畫則設定二○三○年桃園機場年客運量目標為七千五百萬人次,是目前的二.五倍。桃機公司卻保守估計,約可增加十%、三百萬人次的旅客量。從十%、三十%、四十%、六十%到二五○%,數字落差太大,顯見官員信口雌黃,決策馬虎草率,航空城只是轉移施政無能的政治騙術,宣傳意義大於實質效益,實質效益又仰賴中國善意,如此決策能力,豈只荒唐而已?

(作者為Taiwan News副社長、前中央通訊社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