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因為是「臨時首都」的總統府…

◎ 林弘展

總統府縱深不足、容易受到猝然突襲的問題,其實從西元兩千年阿扁執政後採取府前空間開放時即已存在。尤其美國九一一之後,當年台灣的國安會就曾建議總統府應遷離現址或將總統府四周改劃為行人徒步區,擴大縱深或地面增設地下道通行的搭配設計,以符合先進國家基本的戍衛水準。但均未提及封掉凱道,因為封閉凱道不是交通問題,是總統府前空間解禁的反威權指標問題。

總統府前廣場空間解禁,是台灣政權轉移後,打破威權體制統治的重要指標,馬政府原本不敢冒犯這個改革指標,但怕死的馬英九被這一次砂石車衝撞總統府事件嚇到要對肇事者索賠之外,還緊急的在夜間到清晨封閉凱道十個車道。

府方不是已增設大型花台阻絕了嗎?軍方與國安單位不是已建議裝置防撞升降鋼板的阻絕設施了嗎?難道這樣還不夠?如果馬英九依舊怕死,為何對包括藍委建議將總統府搬遷到大直無動於衷?有不能遷的困擾嗎?

個人認為,因為馬團隊認為中華民國政府將台北定為臨時首都,現在的總統府是臨時首都總統府,如果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找到新的總統府落地生根,具有落實「中華民國等於台灣」的指標,這種指標與馬英九積極要將台灣帶往「終極統一」的目標相左。這種現象,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馬政府有機會搬遷總統府,卻選擇原地不動的主因。(作者曾任軍事記者、現為台大政治研究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