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這樣的課綱不符全民共識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今天啟程前往中國訪問,揭開了馬政府與習政府政治接觸的序幕。行前,總統府正式發布了駐美代表金溥聰出任國安會秘書長的人事,推動「馬習會」竟也出現在輿論的臆測之列;同時,教育部長蔣偉寧不顧教育界反對,逕行在昨日公告了高度爭議的高中新課綱,明年教科書中的中國將一律改稱為「中國大陸」。這些,都是權力當局醞釀許久的鋪排,現在交會在一塊,似乎予人有種水落石出的豁然明朗。

社會至此應當充分理解,二○○八年五月以來,這個政府有的就是意識形態,治國完全是零,因此沒有任何建設台灣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有效政策,多數方案追究到最後,都是為意識形態服務。

之前,服務貿易協議由於侵犯到生活與生存,引起了公民警覺,於今卡在立法院,但國民黨仍準備在新會期闖關,這是與中國的「經濟整合」。現在的修改教科書,等於是推動與中國「思想統合」。種種為的是:在任期結束前,設置好未來有一天走向與中國「政治統一」終局的既定軌道。

從這個高視野俯瞰,就明白這些年新興崛起的公民力量,其所以然,以及其重要性。這是台灣這個社會植基於捍衛共同主體的集體式反抗。服貿一役,壞了國共的時間表,當前的課綱一役,不僅牽涉到王郁琦此行能不能如期向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送出「伴手禮」,更關係到國共在服貿暫時受挫之後,是否能另闢戰場、突圍反攻?

馬政府大改課綱的惡質在於,它逕行推翻了教育界原本相當長時間「由下而上」就歷史課程所形成的多數共識,而後再以「由上而下」的少數意志破壞機制、程序,竄改內容,嚴重斲傷了民主規律。這是威權反覆的高度警訊。

何謂由下而上?我們可以回顧一○一年開始使用的歷史課綱產出的過程。二○○八年十月,教育部召開高中課程發展會,決議歷史科仍須持續溝通,因而組成了課程綱要專案小組,這個小組歷經卅八次專案小組會議及十六次分組會議,初步形成了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經過北、中、南、東四區公聽會徵詢各界意見後,再開了八次專案小組會議綜整各界意見,這個草案才送到課發會審查。審查期間,課發會審查小組前後開了十九次會議,而專案小組為確實回應及調整,又召開廿二次專案小組會議及兩次分組會議,始完成課程綱要,由課發會通過決議。

前述,甚至連教育部自己在二○一一年五月十日的電子報都做出:「係經縝密之專業研修及完整之意見徵詢程序,方能完成本次之課綱修正」評價的歷史課綱,卻在短短兩年後的今天,未屆六年使用期,又要再修,起因當然不單純。權力者「由上而下」的證據就是:突然在去年由王曉波、謝大寧等急統人士主導成立了所謂的「檢核小組」,開始於十一月廿三日自行開會,今年一月十八日就提出新的課綱修正。期間,在一月十六、十七日緊急開了所謂的公聽會,一月廿四日送課發會,一月廿七日課審大會通過,短短兩個月即宣稱「定案」,這種違常的效率,橫柴入灶的行為,社會大眾豈能不疑慮,箇中究竟為了什麼?

其實,民主社會最大的好處是,有再多元的意見,都可以透過對話、共商、審議的程序來追求正義,這是這個社會歷經苦難後所淬煉而出最珍貴的資產,也是維護實質和諧的至高價值,不容橫遭剝奪;不論其來自外部、內部、或內外聯手,也不論其權力、資源有多大,這已是台灣共識。

因此,就本質來看,馬英九欲以一人意識形態領國要能遂行,顯然必須全面毀棄人民作主的民主體制,已經逐一施行在各項施政作為之中。當權力者選擇站在全體公民的對立面,那麼,新的這一年,可以預見,必須把公民行動全面啟動的能量推向高原,否則即是自我繳械,坐視極端少數對共利公義的反噬即將得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