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別成為中國「強農惠農」的犧牲品

◎ 穆易山

農曆春節,有歡喜返國過節的台商,更有身心俱疲黯然回家的台商。

筆者受聘在中國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三年期間,看遍了台商受到誘騙,深陷泥淖,進退兩難的困局。在此提出供有意西進中國的投資者參考。

起因在於中國政府的「強農惠農政策」,也就是農業項目的補助政策。當台灣的投資者抱持著鴻圖大展的想法,希望與中國的合作夥伴,共同建立起高端技術的近代農法,種植高度經濟價值的產物,以享有長遠的利益營收之時,許多中國老闆在心裡所想的,卻只是要如何利用這次的中、台合作關係,多申請幾個補助項目,藉此向其政府單位多A一些補助經費。換句話說,台商一頭熱的投入財力、人力、心力、技術,卻只落得成為人家用來申請補助款的幌子。

在這種心態之下,當合作開始洽談之時,中方表現十足誠意,好話說盡,拍胸脯保證一切都沒問題。然而,一旦台商開始投入後,中方對於建築、設備與人力等各項支出自然多所保留,反正他們只需敷衍通過有關單位的檢核就好,而台商為了讓事情進展順利,每每先行出資建大棚、建置澆灌設備、提供種子與先進的生物製劑等等,讓農場能順利通過官方的檢核。

當中方老闆順利取得補助款項之後,往往態度丕變,更表明繼續合作的意願不高。如此一來,台灣投資者深陷泥淖,進則要一肩承擔往後的勞力、精力與開支黑洞,退又不甘心先前的投資損失。而中方老闆藉著與台商的合作,輕鬆賺進大筆補助款。用來當餌的蚯蚓也已經釣到魚了,牠是生是死又有何妨?

不甘心的台商能夠討回公道,或分得一些補助款嗎?別傻了,這些能利用中國政府「強農惠農政策」的中方老闆,都是與省縣高官關係良好之輩,為了自身安全,還是忍氣吞聲,黯然回台吧。

奉勸即將與中國合作的台商,不要天真的以為誠意能感動對方,也不要相信他們的任何承諾,寧可步步為營,每一個步驟都要對方拿出「對等的條件」,才開始進行。(作者為台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