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主動出擊

■ 李永明

亞歷山大大帝為什麼可以用少數兵力建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拿破崙親征義大利時,為什麼只有三萬多的軍隊,可以殲滅二十五萬的敵軍?除了兵貴神速外,最重要的是他們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逐步消滅敵軍,恪遵「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準則。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採守勢作戰,建立堅強的馬其諾防線,防禦工事綿延數百公里,結果德軍避免攻堅,先攻陷比利時,繞過馬其諾防線,輕取法國。這是採守勢因而失敗的最佳例子。

一連串的案子,包括高捷、陳哲男、SOGO禮券、台開案、沈富雄證實曾帶陳由豪進出市長官邸等,雖然真相尚未完全釐清,但爆料者細膩地操作,平面與電子藍媒又配合炒作,充分發揮了渾沌理論的蝴蝶效應(簡言之,起初非常微小的事件,最後可能產生巨大影響),讓陳總統與民進黨政府的民意支持度屢創新低,泛綠士氣盪到谷底。

這次泛藍採取的是積極的攻擊策略,再利用擴大器(媒體),以極大化攻擊戰果;反觀泛綠,則採「鞏固領導中心」的防禦策略,如此一來,領導中心固則固矣,但陣地(支持者)一定越守越少。加上泛藍「爆料」攻擊的對象與時間,讓泛綠捉摸不定,防不勝防,有如圍棋的先手利,又擁有媒體的優勢,泛綠一味地採守勢作為,下場恐怕可想而知。

昨日廿八位本土菁英在自由廣場共同發表「不要在暴風雨中更換舵手!」,竊以為,相較之下,李登輝前總統所提出的「領導人不對就換人」的彈性戰略思維,恐怕較有勝算;除了能化解泛藍罷免、倒閣與爆料的綿密攻勢,更能另闢戰場,逼迫對手全盤更異戰略戰術,這才是兩軍對陣要操之在我的主動作為,台灣本土力量才有贏的機會。

希望民進黨與其執政團隊,要開始積極思考本身的優勢在哪裡?在這次的攻防中,如何利用所有優勢建構局部優勢?進而研究泛藍劣勢,例如黨產、軍購弊案、國共合作、投降心態、個別弊案、賄選等,傾全黨之力,擇一攻擊,先做點的突破,再擴大面的效果,找回支持者。

身為積極捍衛台灣命運的一份子,我們固不忍見舵手左支右絀,但是不是要再用悲壯的心情等待暴風雨摧殘?敬此請教諸位先進賢達!(作者為逢甲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