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政策vs.中國因素

◎ 郭國文

民進黨針對兩岸政策,由中國事務委員,經過近三十位諮詢委員的共同商議,提出台灣的中國議程,做為委員會議的討論綱本,共召開了四次委員會議,九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在九次擴大會議中,共有六百二十九人次出席,五十七篇引言報告,十五篇書面意見,二百二十七人次發言。

此長達八個月之久經過多次討論的「華山會議」,原本要提出「對中政策總結報告」,為民進黨下一階段的兩岸政策定調。但因意見分歧,無法形成共識,最後從「總結報告」的位階降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

日前民進黨有人拋出透過辯論,解決兩岸政策分歧主張,但筆者認為,歷經八個月的「華山論劍」,都無法整合出一份「報告」,如果再舉行一次中國政策辯論,實在也難以令人期待能有何進一步發展,充其量也許是「紀要」的補充說明。

筆者以為,面臨年底七合一大選,五月民進黨主席選舉,與其辯論兩岸政策,何不關注選戰中「中國因素」所形成的選舉變數,破解「中國因素」干擾台灣選舉的奧步,反而更切實際。

(作者為台南市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