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鄭氏統治vs.明鄭統治

◎ 黃招榮

歷史學界有句名言:「能改變現在的人,也能改變過去」(竄改歷史)。

中國明朝崇禎皇帝在一六四四年於北京的煤山自縊,同時大清帝國順治皇帝即位,明朝就滅亡了。故中國歷史有關清史的時間起訖算法是自一六四四年到一九一二年,共計二六八年;明史的起訖是自一三六八年到一六四四年,共二七六年。鄭氏三代治台(一六六二—一六八三),當時清國第二任皇帝康熙已登基,鄭氏祖孫三代根本無法代表明帝國的正統,學術界採用的都是中立客觀的史實。然而新的高中歷史課綱中,竟然把「鄭氏統治」改寫為「明鄭統治」,顯然是在「改變過去」,政治力凌駕學術史實。

將「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意謂著流亡來台的鄭成功,仍具明朝正統的代表性,否定了清朝已開國建國的事實。亡命台灣的鄭成功,其命運像極了後來中華民國時期的蔣介石,他們都是在中國本土被打敗之後,亡國之餘敗逃到台灣。鄭成功在台灣是「暫寄軍旅」,隨時準備反清復明;蔣介石集團於一九四九年亡國後流亡到台灣,把台灣當作復興基地,隨時要反攻大陸。鄭、蔣兩者都已被驅離當初開國、建國之地的中國領土,已確定是亡國臣民,流亡到異地台灣,卻自欺欺人宣稱代表中國的正統。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正是蔣介石的中華民國的死亡證明書。課綱委員竟然還睜眼說瞎話:「政府遷台後,我國主權範圍仍及於全中國,惟治權不及於大陸地區」,這是什麼鬼話?如果這個邏輯說得通,那現今的中國即可以元帝國的版圖為主,主張現今中亞各國的主權仍屬於中國,只是治權不及而已,這樣在國際法上說得通嗎?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立法院才三讀通過「教育基本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規定學校必須持政治中立立場,不得有任何偏頗。如今,馬英九政府任用高度爭議的王曉波主導高中歷史課綱,王曾謂:「我永遠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又說:「要將民進黨執政時期所修訂的歷史課綱撥亂反正」,政治動機已不言可喻,是否違反甫修正的教育基本法,值得深究!(作者為國小教師,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所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