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窮人愈來愈多 政府無感?

◎ 范紀德

根據報載:偷攤商瓦斯…窮爸自首 老闆捐款救急;之前,新北的趙姓拾荒老翁偷瓦斯,一個在新北一個在台中,一個是六十多歲、一個年僅三十出頭,兩者之間的內容卻有著彷彿如出一轍的案情,讓人看在眼裡,除了感慨,也有著一絲悲哀。

在台灣現行的福利系統裡,仍然是以「殘補」為主要的政策手段,透過中低收入戶的家庭補助、失業津貼或其他租屋補助等等,來為急難及弱勢家庭提供生活上的支持與扶助。

然而,隨著台灣經濟及就業市場的委靡,與相比之下水漲船高的物價,許多過去曾經透過辛勤工作勉強維持生活條件的小康家庭,在面對中高齡失業、產業外移或其他產業結構的重整時,本來就不豐的儲蓄很快就會見底,而家庭也會隨之陷入生存的危機。

此外,也有許多的派遣勞工,在面臨嚴峻的工作環境與高度勞力的工作內容時,僅能獲得極低的報酬與微薄的保障,這些努力工作卻無法改善經濟狀況的「工作貧窮」族群,亦逐漸成為台灣的社會大宗,甚至隨時可能因為任何一個不可抗力的變動,而淪落為高風險的邊緣家庭,這些高度風險的社會族群,亦儼然成為台灣社會福利的隱患,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

兩則新聞,相距新北台中之遙,一樣的偷竊行為,不是為了吸毒或賭博揮霍,而只是求其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溫飽。這兩個家庭的困難與現況,透過第四權的大眾媒體的報導,社會的我們看見了,也看見來自各界的幫助與支援紛紛湧入他們的生活。但是,在浮上檯面的個案之外,又有多少急難風險的家庭是隱而不顯的?

三十餘歲的男子,卻淪落到必須偷瓦斯方能讓家裡洗澡煮飯的情況,不啻為對政府福利政策敲響的警鐘。政府更該正視這種「類型」所象徵的意義,以及那些還未浮出檯面的風險族群,做出適當的評估與協助,才是眼前的當務之急。

(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