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府不能拿錢辦不了事

隨著立法院本週二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從地方到中央,各級政府的預算案已大都經由民意機關審查通過。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人民,預算案反映政府為了運作所需收入和支出,也就是要向人民徵收稅負並花掉經費的明細。這次從各級政府的預算編列到審查,凸顯出許多問題,值得嚴肅探究,以免政府財政失控,不但人民受害,還要禍延子孫。

今年預算審查最令公眾搖頭的,不僅預算刪減幅度甚微,攸關政府改革的重要案件也未能過關。有如本報所報導,地方政府除了高雄市預算尚待審查之外,已完成的二十一縣市有六個議會「一毛未刪」,對行政部門所送來預算照案通過;如以全部歲出公務預算九千一百九十四億元來算,僅刪除八十一億元或千分之八。在中央,國會刪減歲出比率也只二百四十五億元或一.二六%。為人民看緊荷包,監督行政部門把公帑花得有效能,是議員基本職責,實務上卻「府會和諧」如此一般,不啻鼓勵官員浮編經費,是為導致財政惡化的共犯結構。

中央政府的預算案審查尤受詬病。有如監督國會的公民團體所指出,立法院所刪減的二百四十五億元預算,並非經由委員會審查刪去,而是交由政黨協商喊價決定,過程既不透明,公眾也不知其所以。尤有甚者,由於中國國民黨立委護航,在野黨所提諸多深具改革意義並有效降低財政赤字的提案,如十八%等優惠退休軍公教補助的種種支出,都遭封殺;以致九趴總統不但三千萬元國務機要費分文未刪,還與施政無能且傲慢的眾高官照領年終獎金。

有些地方議員為審查預算無力辯解,所持的理由之一是「支持地方建設」,這雖是遁詞,卻也凸顯了政府財政拮据與中央集權的問題。事實上,由於財政困難,從中央到地方,都出現債務累積嚴重,政府每年舉債空間有限,預算結構也明顯惡化,分配於人事與經常費用的比率往往高於八成,能挹注於公共建設與投資的實質經費明顯減縮。

地方財政尤其嚴重,它既患寡也患不均。在中央既集權又集錢的多年實務中,地方財稅收入來源普遍匱乏,當年精省若干地方稅收且經收歸中央,根本談不上財政自主;而中央在統籌分配財政資源只獨厚台北一市,縣市合併升格更加重地方財務窘境,其債台高築、甚或面臨破產危機,已非新聞。必須強調,財務困窘不僅地方,馬英九執政以來,中央政府債務正以極快的速度增長,以致累計債務未償還餘額已逾五兆元;若加計隱藏性的各種負債,預計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台灣每人負債將突破一百萬元。

政府債台高築令人憂心忡忡,但馬英九並不以為意︰提高公共債務法上限,因為相較於若干國家,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仍有提高空間,這是他認知的解決辦法。然而,如果政府負債累累,的確是建立在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之上,公眾也許無話可說,勉強可以「必要之惡」稱之;現實上,馬政府在支出膨脹且財政惡化的同時,卻事事傲慢無能,幾乎沒有一樣事情做得好。對人民來說,這樣的馬政府,是拿了納稅人的錢,不但做不好事情,還造成入不敷出,加重每個人、甚至下一代負擔,實在是惡上加惡。

李登輝以前任總統的高度,最近在公開演講,強調台灣必須推動「第二次民主改革」。他指出,我國現今面臨「國家經濟困境」與「政治改革停頓」兩項挑戰,除了選擇國家領導者和地方主政者,他認為中央政府組織再造不能只重視形式上的合併,部會高層升官,政府效能卻無提升;地方也不應分權不足,以致治理與發展不夠健全。他因此提出「十大具體目標」,包括調整中央集權心態、重新合理分配資源、賦予地方完整人事權、提升公民參與意識、地方產業升級等,都是切中台灣進一步政經發展的高瞻遠矚。

政府新年度預算審查過程與結果的諸多不合公義、不得人心,顯見在即將展開的選舉熱季中,人民必須睜亮眼睛,慎選代議士與主政者,以免害了自己,又禍延未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