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記者說話

◎ 沈俐霖

吳憶樺,一個對大多數人我相信還是有點陌生的名字,這幾天忽然又頻繁的出現在新聞版面與螢光幕上,也開始有聲音出來:失怙的混血兒相信他不是第一個,但為什麼我們的媒體要用這麼大的篇幅報導他呢?

吳憶樺這個話題炒起來的時候,我剛好在南部新聞中心實習,有機會躬逢其盛,還到過他的小學偷怕他,看他的上課情形,問他的老師他表現如何,再騷擾他的同學會不會想他。之後在機場離別的搶人大戰,全部的媒體都出機,陣仗大得不得了!當時除了納悶,還帶了一點點興奮,覺得記者這個行業真是太刺激了吧!那麼多的攝影機,擠爆了現場,也擠出了吳憶樺的眼淚。但說白了,這則新聞的後續報個不停,不外乎就是南部很少大新聞以及那陣子新聞很淡,有題材總比沒題材好吧。

其實以記者的角度來說,吳憶樺參雜了親情和法律種種荒謬的背景,的確是一個值得報導的專題。但對觀眾來說,從專題變成天天都提,其中牽扯的法律問題也不是什麼切身相關的議題,還加入了與女記者喇舌的花絮,讓吳憶樺回台變得比他當初離開台灣在機場的混戰還要可笑。

媒體在現今的台灣還是扮演極為重要的監督角色。沒有媒體,也許張藥房不會獲得正義,也許官員會繼續利用上班時間去按摩摸魚,很多官僚殺人事件就這樣被按下,大家繼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下有毒的食品。但也期望媒體不要再迷信那一千八百個收視樣本戶的收視習慣,不要對閱聽人對媒體炒作議題的不耐視而不見,試著將自己與閱聽人的角色互換,還給所有人不那麼戲劇化的新聞報導吧!(作者為澳洲台僑,曾任電視新聞記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