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府對績效獎金制度應徹底檢討

台灣到底是「主權在民」的國家,還是「主權在官」的國家,有時候真令人難以分辨清楚。

一個上市公司必須向股東負責,降低經營成本以創造最大的利潤,以使股東願意繼續投資這家公司,從而確保該公司員工的就業機會,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這個道理也可以應用在政府。政府官員、公務員與公營事業員工受僱於國家,而台灣是一個「主權在民」的國家,照理說,他們的後台老板就是人民,他們應時時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節省開支,創造最佳績效才對。如果做得不好,頭家自然會想「換人做做看」。

怪的是,我們政府似乎不是這樣。不管績效好不好,他們照領「績效獎金」,總體年終獎金往往超過大多數納稅人。

在健保財務吃緊的理由下,衛生署及健保局已擬妥調漲方案,健保費率將由現行的四點五五%調高至五點二%,門診部分負擔也將同時調高。如果這項方案通過,每個上班族每月將要多繳六十元,企業每聘僱一位員工也將增加二一六元的負擔。諷刺的是,縱使健保虧損連連,健保局員工年終依舊可以領取最高達四點五九個月的獎金,其中二點五九個月屬於「績效獎金」。比起民營企業平均一點五個月的年終獎金,健保局員工的高額獎金實在值得檢討。有人說,健保雙漲跟績效獎金是兩回事,但打破沙鍋問到底,羊毛還不是出在羊身上?

健保局顯然不是唯一的例子。台北捷運公司在跨年之夜發生重大公安事故,導致多名乘客受到輕重傷,其中有人甚至被掀掉頭皮。事發當時的情況顯示,捷運公司事前並未做好人潮疏散計畫,以致無法應變紓解湧入人潮,釀成這起不幸意外。此事說明,台北捷運公司的管理鬆懈已久,目前台北市議會已通過提案,要求馬英九市長撤換捷運公司總經理。這起風波的後續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但即使捷運公司出此嚴重意外,該公司員工的年終獎金仍然高達四點五到五點五個月左右。你說,這是不是也值得檢討?

近年來,朝野人士一再說,要將民間企業的經營效率引進政府。說歸說,我們的政府還是官僚當道,「官本位」心態隱隱作祟。在這種心態之下,政府與公營事業的決策,經常不是以國家、人民的利益優先,而是以他們自己辦事方便、得過且過為考量。上述年終獎金的例子,說難聽一點,簡直就是慷納稅人之慨,甚至根本把納稅人當成凱子來削,凡是出現績效不彰的困難,腦中就本能地浮現「漲」這個字。試問,官有這麼好混嗎?

除了慷納稅人之慨,政府做決策時向不當的壓力屈服,絲毫沒有捍衛國家、人民的利益,是更可怕的官僚作風,過去幾年的許多開放決策便是著例。有些親中立委、紅頂商人,為了個人的政治或經濟利益,施壓政府積極開放中國投資,言必稱三通直航。這種不顧台灣死活的論調,明顯是有利中國的。可是,許多政府官員為了「好官我自為之」,竟然順著偏離的軌道滑行,把台灣經濟糟蹋得一塌糊塗,導致就業市場大幅萎縮,身為頭家的人民飯碗不保。這些坐在冷氣房的官員,管你多少人找不到工作,還是照領兩個月年終獎金,荷包飽飽好過年。這種對比說明什麼?「主權在民」早就顛倒成「主權在官」了!

政府施政成績低落,造成產業不振、景氣滑落,沒有減薪就不錯了,還照發兩個月年終獎金,合理嗎?公營事業管理不當、虧損連連,早就應該換人做做看了,卻仍照領「績效獎金」,天下有這麼爽的事嗎?政府與公營事業,端賴人民納稅為本,理應盡到人民付託的責任。如果不從檢討績效做起,動不動就「漲」字壓倒一切,搞得企業經營負擔節節上升,無法在台灣生存而失望外移,從而導致失業人數居高不下,這是標準的「殺雞取卵」,最後各級政府稅收銳減,不但績效獎金、年終獎金維持不了,連鐵飯碗都會保不住。

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多多益善,恭喜發財嘛。我們所論,並不是要擋人財路。如果政府與公營事業管理得當、績效斐然,讓台灣的產業經濟蒸蒸日上,讓有工作能力與意願的人提高待遇,多一點年終獎金、績效獎金也受之無愧。如果不是這樣,以從人民口袋撈錢的方式牟取各種獎金,一定會「顧人怨」。這個道理,假使特定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不懂,行政院便有責任出面嚴予考核,以提振政府的行政效率,並徹底檢討績效獎金制度。萬一連這樣也無法改善,那這種單位就只好「換人做做看」,因為企業的忍耐有限,人民更不是傻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