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正義/蔣介石對開羅會議的檢討

林正義/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公布的「開羅宣言」,提到:「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的領土,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並「決定在適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二○一三年,馬英九總統擴大紀念開羅宣言七十週年,邀請邱吉爾、蔣介石家屬代表,強調「開羅宣言」是台灣回歸中華民國最有力的歷史文獻。

準備不夠最大失策

「蔣介石日記」在「開羅宣言」後的「上周反省錄」提到,東北四省及台灣、澎湖列島「能獲得英美共同聲明歸還我國,而且還承認朝鮮於戰後獨立自由,此何等大事,此何等提案,何等希望,而今竟能發表於三國共同聲明之中,實為古今中外未曾有之外交成功也」。然而,根據愈來愈多的史料顯示,參加會議的蔣介石代表團準備不夠充分,外交部長宋子文沒有出席,敵視蔣介石的美軍駐華司令史迪威反而與會,蔣介石沒有宋美齡同行寧願缺席,對琉球問題的處置也缺乏戰略遠見。

羅斯福總統在邱吉爾、史達林有保留意見之下,力邀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在蔣介石與史達林彼此不願同場與會之下,羅斯福、邱吉爾在開羅會議完後直飛德黑蘭,取得史達林同意後,才正式發表「開羅宣言」。相較於英美派出高級將領層級,蔣介石的軍事代表團份量顯然不足。一九六五年,英國前外長、首相艾登在其回憶錄,對蔣介石代表團在開羅會議的表現有所批評,曾引起蔣介石在其日記的省思。

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七日,蔣介石再度在其日記提到「開羅會議之最失策原因,乃在會議之前三日,方得羅斯福派員密告要求我極端機密刻期赴會,亦未說明議案與何事,使我無暇準備亦未隨帶高參(高級參謀)與資料,故我本人不出席軍事會議,只派一參謀代表出席也」。有關時間點的事實,並非如蔣介石所言。開羅會議約一個月前,羅斯福就告知蔣介石有關在埃及舉行會議的安排,蔣介石在十一月初也回覆接受邀請。蔣介石承認失策、沒有全力以赴把握住絕佳的外交舞台,而他對戰後亞洲世局的擘畫,也受限於他的視野與中國的國力。

蔣介石向羅斯福保證嚴守秘密,外交部長宋子文、財政部長孔祥熙不知情也被排除在外,未能提供會議備案,而代表團員十八位之中,有出國經驗、會講也聽懂英語的,只有宋美齡、前外長王寵惠、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軍委會辦公廳主任商震等四人。令人稱奇的是,除了宋美齡之外,臨到出國之前隨員還不知要到哪裡,遑論備有周全的簡報或節略。較有準備的卻是史迪威針對緬甸的軍事行動方案。

琉球並非緊急之事

開羅會議原本可以改變琉球的命運,羅斯福詢問蔣介石是否願意在佔領日本一事上扮演主要的角色,但蔣介石關心的是中國戰後的重建。羅斯福兩度詢問蔣介石是否願意取得琉球,蔣的答覆是先由中美佔領,再按國際託管辦法,交由中美共同管理。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後,宣稱史達林也同意琉球應歸中國,然而,他在開羅會議之後一年多就過世,隨後就全然變卦。

一九六二年三月,蔣介石在其日記,對甘迺迪總統發表琉球為日本之領土,因「不徵求我國同意」,認為是一大侮辱。一九七○年九月,針對琉球問題,「蔣介石日記」提到,「不同意未經中美協議而歸還日本,我保留發言權」。「開羅宣言」提到「三國絕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疆土的意思」。所以,蔣介石認為中美共管琉球,「比為我專有為妥」,他認為琉球不是緊急之事,將來再說。不過,這一決定在日後讓釣魚台的紛爭不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