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棒球產業要精準揮棒

◎ 陳泰良

經建會宣布今年底將「棒球產業躍進」,列入「傳統產業維新方案」第二階段,預計分二年投入十一.六億元。檢視其計畫,多以擴大球隊數目、深化訓練為主。預期成效包括增加各級棒球參與人口、球隊數量,職棒防賭以及世界棒球經典賽進入前四名等。至於與產業發展有關項目,則有鼓勵企業贊助甲組球隊、職棒球團建立完整屬地主義,深化球迷經營、職棒場均觀眾維持四千五百人、形塑運動產業明星、辦理國際棒球賽,以整合行銷帶動觀光,以及建置棒球訓練基地一至二座,吸引國外隊伍來台移訓,帶動地方商機等。

政府將棒球定調為產業,方向絕對正確;但檢視內容,深度、廣度都不足。除原計畫所提目標外,也應考量以下:

一、教育與三級棒球:培養更多運動行銷、運動防護、運動產品設計、教練培訓、運動傳播和基層棒球等人才。產業永續最大的需求是源源不絕的人力資本,相關人才網絡的建立更是教育部應屬之責。

二、確立上下游供應鏈及責任分屬:硬體上游小到球棒製造、大到比賽球場及其周邊建設;下游則包含職棒和周邊消費型產業,亦包含網路、媒體。既是產業,必定有其產業網絡與分工,政府花錢幫球團深化球迷經營、維持場均觀眾、形塑運動明星等等,是越俎代庖!試問政府在球團不圖精進下,如何維持場均觀眾?政府應認清產業分工,例如:力主打造屬於台灣的球具品牌,讓世界所有的好球具都是「Made in Taiwan」。

三、拓展能見度:除舉辦國際比賽外,可仿美國佛州和亞利桑納春訓基地,邀請日、韓、台等球隊長期進駐各地球場為春訓場地;吸引外國企業進入相關產業鏈,包含經紀公司、設計團隊、運動行銷團隊等。

四、保護球員權益:球員是棒球產業最大資產,當球員為國家比賽時,國家應全力維護其健康與形象,包括外在形象的包裝設計、防護支援等各式後勤支援,讓為國家榮譽奮戰的球員能備感受尊重,並以此為榮。

職棒列為產業立意良好,政府、聯盟與球團應各司其職,冀望這十一.六億元能花在刀口上,讓此新興產業永續壯盛。

(作者為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