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讓經濟及社會力更活絡的新年

盧世祥

  耶誕節過後,新舊曆兩個年關接踵而至。台灣受傳統習俗影響,一個多月間接連過兩個新年,在如此新舊交替之際,正好提供人們較長的時間回顧過去、策勵未來。

 整體而言,過去一年內兩項全國選舉,為社會帶來諸多紛擾與不安,所幸在民主政治之路,改革續有進展,法治原則受到尊重,司法且發揮仲裁及正義的功能,年輕的台灣民主在跌跌撞撞中仍得以繼續深化。經濟方面,總體經濟外熱內溫,房地產等若干產業明顯活絡,儘管全球化、中國化考驗不斷,國際油價揚升、利率止跌回升、台幣升值亦相繼衝擊,台灣整體經濟仍以穩健步伐前進;而失業率及銀行逾期放款持續下降,足見景氣回春及金融改革成效。至於社會文化方面,台灣主體意識隨著公民逐漸覺醒而日有進境,多元活潑而自主的社會力在民主環境繼續發揮,台灣首次自行發展的福爾摩沙二號衛星順利升空運作,參加奧運也第一次由跆拳道選手奪得金牌;甚至年底發生的南亞海嘯災難,台灣亦表現國際救難的大愛精神及效率。

 剛過去的一年,無疑是政治年。從年初的總統大選,到年底立委選舉,社會為之廣泛動員,政治爭鬥手法盡出。在熱鬧而激烈的選戰中,主要是新聞媒體隨著政治人物起舞,加上因此產生的作秀文化大行其道,使得選舉期間的口水戰遠多於實質公共政策辯論;即令涉及國家社會重大議題,亦往往在激情中只見立場而鮮少釐清事實與是非。台灣的民主,因而仍陷於只強調分立對抗,而未能進入融合協調,以蒼生及大局為重的成熟境地;選戰如此,國會的亂象不止且不識大體,亦然。

 這種政治權力的爭奪,甚至使人不顧民主風度,不惜以經濟社會安定為其抗爭的代價;總統大選之後連宋兩人的拒絕承認敗選及凱達格蘭大道上連續一週失序抗爭,即為其例。本來,在勢均力敵的民主選戰中,以些微票數落後的一方,可有兩個選擇。其一是表現運動家精神,在民意之前謙卑,宣布承認敗選;四年前角逐美國總統大位的高爾、兩個月前嘗試入主白宮的凱瑞,都表現如此風範。其或不然,當事人亦可循由司法途徑爭取權益,有如烏克蘭的尤申科所提出的總統選舉訴訟,終得以司法還其公道;惟既祭出司法手段,又發動群眾流血抗爭,且編造各種讕言污衊民意的抉擇及當選人,法院判決之後復宣稱司法已死,如此政治人物,徒留歷史惡名。

 所幸司法發揮仲裁及正義功能,使得總統大選的是非曲直初步得以釐清。同樣地,在三一九槍擊案真相調查過程,司法部門亦明白宣告立法院自行通過的真調會條例違憲,有效終止其不當運作。三一九槍擊案應該破案,真凶必須繩之以法,但未有證據卻直指當事人自導自演,大概只有深受中國宮廷鬥爭文化醬染的人才會相信。

 另一方面,我們的民主在荊棘滿布之路仍續有進展。去年底立委選舉,泛藍陣營維持國會些微多數,讓其支持者略去心中鬱卒,而泛綠政黨未能過半,也反映其在選戰策略及執政作為仍待改進。無論如何,對於選舉結果所顯現的民意抉擇,不論滿意與否,以謙和的態度接受,正是服膺民主最起碼的心態,此不論朝野、不分政治人物或支持者,均一體適用。

 在二○○四年,台灣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全民公投。此一直接民主的實現,是在國內外諸多威嚇、誤解及反對的環境中實施,儘管全民公投的真諦仍待進一步宣導,實務上亦必須突破其有如鳥籠般的重重限制,在直接民主之路跨出第一步,仍然饒富意義。同樣是台灣民主往前行的具體落實,厥為立法院通過法案,為包括立委人數減半、任期延長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等國會改革立下法源。儘管國會改革更需要的是提升其議事效率、廉能及扭轉惡質文化等內部規範,立法院結構的調整仍是絕大部分民意所企盼的。國會是民主政治至關緊要的部門,其改革攸關政治品質及民主鞏固,未來必須堅持其實現。

 政治之外,台灣整體經濟連續兩年有不錯的表現。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及刺激景氣的財政政策之下,總體經濟表現較諸其他亞洲小虎毫不遜色,加上執行鬆綁的自由化產業政策,台灣在提升整體競爭力及改善投資經營環境都有進展,產業乃大體足以有力因應內外挑戰;廠商在全球布局中,亦出現若干有如鮭魚回流的投資台灣行動。如果不自我唱衰,台灣從來不欠缺克服內外險阻的能力及彈性,近兩年經濟的否極泰來,再度印證這一事實。

 在社會文化方面,台灣自解嚴以來釋放的社會力,於民主的環境蓬勃成長,過去一年亦復如此;上述於科技、體育、公民活動的傑出表現,即其例證。今後隨著公民社會逐漸成形,教育文化因台灣主體意識蔚成主流而與斯土斯民密切結合,進而激發更多創意、活力、靈活而務實的台灣精神,則建立類似東方瑞士的社會,並非遙不可及。

 然而,在過去一年間,海峽對岸瞄準台灣的飛彈持續增加至逾六百枚。基於商業利益、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的若干政商人物及媒體,不但對此視若無睹,反而聯手阻撓台灣為求自衛所需購買的軍備,以致美國不斷傳出台灣是否具備自衛決心的質疑。經濟方面,台灣對中國經貿依存度日增,隨著中國經濟硬著陸、爆發金融危機及社會動亂的風險日增,上述政商媒體卻仍然鼓吹大膽西進,並反手批評自己的政府「鎖國」;天下脫離常識而離譜的事物,莫此為甚。這其實正是今天台灣最大的內部危機。

 新的一年,政治勢必出現新局。新國會與執政團隊將有新的互動,即使政黨與政黨之間,新的合縱連橫的新形勢亦可能出現,加上各政黨內部無可避免的人事更迭,政治形勢必將出現變局。受夠了政黨惡鬥以及其只顧部分利益而無視大局的台灣民眾,最善意的期待應是政治從新的形勢中走出新局面,面對中國謀台日亟及內外諸多經濟考驗中,朝野多妥協少對抗、常合作少內耗,讓台灣命脈所繫的經濟及社會發揮活力,並齊力因應崛起的中國經軍壓力。畢竟,剛過極度政治的一年,台灣需要的是讓經濟及社會力更為活絡的新年頭。

  (作者盧世祥,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