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看見清境 看見台灣

◎ 林金萱

最近與幾位好友去了一趟清境農場,頗有感觸:在相當的程度,它是台灣的縮影。

清境很美。約兩千公尺的高度,空氣清新,溫度宜人,兼有青山與草原特色,從早年的養牛、種茶到後來的綿羊秀,極具特色;不但吸引國人,也招徠不少香港、新加坡和中國遊客。

清境很西洋。許多民宿以歐美名勝為名,以便提升自我和遊客觀感,外觀也別出心裁,並打出果園、茶莊、溫泉、SPA等特色,各擅勝場。在活絡的競爭中,它反映了台灣經濟社會的自由競爭。

清境也凸顯族群融合。此地原是南島賽德克族家園,加上後來的漢族、日本人的經略、戰後新移民,乃至於中國滇緬地區少數民族(擺夷),先來後到,一起生活。

不過,在欣賞清新有如仙境的景觀之餘,清境也顯然有它並不美好的面向。在自由開放的競爭中,民宿雖各具特色,要價高低懸殊,但它們的服務、安全、環保、管理、生態維護,是否在個別業者利益與整體發展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令人不能無疑。

僅就表面來看,它到處林立的民宿與周遭飄逸景觀很不搭調,假日或旺季人潮帶來的噪音、污染也顯然破壞了「清境」之名,並與台灣許多熱門景點一般,減損且正逐漸失去珍貴的特色。

所有這些,和現今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樣,其改善都需要業者的自律、社區的整體約束,以及更重要的,公權力盡職而有效的管理。

(作者為義工、家庭主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