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只有政府不怕服貿衝擊

◎ 黃耀賢

日前ECFA網站(http://www.ecfa.org.tw)張貼經濟部對於《海峽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第十次公聽會前後媒體及公聽會的回應。見到如此回應,我們想問,政府是否理解到,當你要談一本協議,應純粹就本文及條款的定義上來詮釋利與害,要談利,也要談害。服貿協議的對等性質,何必參考到十年前WTO?你怎不敢在協議明文補釋:「大陸在WTO已承諾對我開放的項目,在本協議中依序開放」?另外,我方為何取巧以重複列出已開放陸資的項目,灌水充數?綜觀此類,這本協議若非不對等,則公然宣告存心占便宜,丟臉至極!

而政府官員究竟是否瞭解微型企業,是否瞭解百姓怎麼種菜、買菜。同樣一株菜賣十元台幣,在菜市場賣,與在網站賣有什麼不同?在菜市場賣,要把菜整理到有好賣相,若賣不出去,隔天不能拿來賣。在網站上販售,要保鮮、倉管、再度篩選分級、包裝等重重步驟,這些連帶成本是許多農產者能夠承擔的嗎?

另外,服務業包含的不只有微型賣家,還有更多純粹販售服務的微型商家,包括理髮廳、計程車、小餐店、零售商,若他們要賺大陸的錢,若非跨境到大陸去開店,則只能在國內競爭。官方或大企業營運人士的說法,屢次提到不要怕競爭,但問題是在怕競爭嗎?擔心衝擊,不等於怕競爭。

府方不瞭解什麼是人民的生活,沒有充分理解各種不同的生計要面對什麼挑戰。而且,各行各業應該是有很多人不怕面對挑戰,不怕遭遇新的競爭對手,但是,服務貿易協議所造成的效應是影響國內的服務業環境,甚至擴延到其他不同行業部門的市場環境,對於大環境的變化,豈有不擔心的道理?(作者為軟體工程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