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打擊混米,準備好了?

◎ 藍國祥

本年八月下旬,國內爆發山水米以進口米混充台灣米事件,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接受媒體受訪時表示:「不可原諒」,除將修法加重罰款,也將提高對大型糧商抽檢頻率,草案並將列入立法院本會期優先處理法案,最快明年實施。

緊接著大統假油及富味鄉摻偽事件一連串食品風波連連,延燒迄今,本年六月立法院才大翻修通過之《食品衛生管理法》,才四個多月已不敷使用,衛福部表示將立即再修法;民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米和油接連出問題,除關心假油事件外,也讓我們再關切重要民生物資─稻米之管理。

日前瀏覽農糧署網站資料及各大媒體報導顯示,針對混米事件,此次《糧食管理法》修正草案重點,即嚴禁混米、罰鍰由現行最高二十萬元提高至三百萬元…。前述法條僅侷限在個案打轉,並未因應國人消費意識抬頭,而藉由修法思考建立源頭管理制度,即增加對稻米市場銷售場所以外(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地點執行產品查核及抽驗…之規定,也無增訂對產品扣留、封存、下架…等預防、強制性規定。不敢有強制作為,如何能防患未然、確保民眾權益?不免令人有為德不卒之憾。

(作者曾任農糧署視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