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江四點」仍是依賴中國的舊思維

近來全球經濟多數出現明顯的復甦跡象,但台灣經濟卻反向下滑,主計總處公布第三季GDP僅成長一.五八%,因此第四季必須達二.三一%,才能「保二」。然而,財長已透露十月前三週微幅衰退,官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更跌至五十一.六,與鄰近的日本、中國、南韓皆呈上揚走勢截然不同,因此全年GDP保二,難度不小。馬政府年年提出亮麗的預估值,卻年年下修,難道經濟向下沉淪,已是馬總統執政下台灣無可挽回的宿命?

台灣經濟未有起色,執政者一向怨天尤人,尤其常歸咎於國際大環境的拖累。然而,國際大環境如今明顯改善,部分國家推動經濟復甦的努力與成績,應令執政者汗顏。例如歐洲已漸擺脫主權債務危機的陰霾,不但核心國家德國股市已創歷史新高,名列歐豬五國的愛爾蘭可望脫離紓困名單,希臘的GDP明年可望出現正成長,股市亦由波段谷底反彈一倍半;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皆出現好轉訊號,國際投資人似乎已逐漸重返歐債國家的市場。而日本自安倍上台後,經濟與金融市場皆展現蓬勃生機,乃有目共睹,中國也可望勉力保住目標值。唯獨台灣依舊憔悴,愁眉緊鎖,陷在無窮無盡的隧道之中,顯然還未走到出口,看不到景氣復甦的亮光。

其實,台灣經濟復甦無力,並非台灣人不再打拚、企業不再奮進,而是經濟向中國傾斜後必然的結果。若政府無法扭轉此一趨勢,則非但「六三三」、「黃金十年」、「黃金交叉」皆成空言,GDP年年下修、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擴大,亦必淪為悲哀的宿命。然而,若檢視行政院長江宜樺近日提出的提振經濟四項對策︰一、建立食品安全機制;二、擴大自經區優惠適用對象;三、推動兩岸服貿協議儘速生效;四、加速與各國洽簽FTA及經合協定。實則處處可見敷衍與依賴中國的舊思維,不必服用即可知毫無藥效。

首先,黑心油事件爆發於十月,跟第三季的GDP下滑無關;而建立食品安全機制,是為了給人民一個安樂的生存環境,與GDP關聯較少,否則黑心食品問題一堆的中國,如何能保持數十年的高成長?其二,自經區因反應冷淡,日前傳出政府擬以提高租稅優惠與土地大鬆綁,吸引企業投入。然而,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痛批,馬政府始終迷信「開放」、「減稅」就能救經濟,但台灣經濟體已經非常開放,營所稅也夠低了,能再開放與優惠的空間有限。如此錯誤政策只會造成台灣如同破了洞的水桶,資金、技術一直外流,水位越來越低,最後只能走回頭路以特區形式去刺激投資,根本無助台灣長期競爭力的提升。

第三項與第四項,根本就是老套的騙術。也就是馬政府常威脅的,只有與中國簽ECFA與服貿協議,才能對國際社會展現我開放與自由貿易的決心,方可獲得其他國家青睞簽署FTA,進入區域經濟整合的網絡。然而,真實的情況是,簽了ECFA三年後,台灣經濟並未脫胎換骨「轉大人」,反而強化了對中國的依賴;很多台商企業在中國急起直追的情況下,面臨嚴苛挑戰,已到了存亡關鍵時刻。再者,與中國簽署各種經濟協議,皆是一味傾中、盲目西進的產物,無法救起台灣經濟,反而加速沉淪;服貿協議一旦簽署,台灣弱勢勞工與企業都會面臨中國企業大軍壓境,不是被淘汰,就是淪為替中國共產黨打工。

台灣經濟何去何從?必須以理性的態度加以檢視,尤要者,應正視中國經濟力量崛起對我經濟的衝擊、研擬自主政策,讓產業根留台灣;再佈局全球,跨出多元的、全球化的腳步,徹底擺脫中國的制約,才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的正確方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