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欣見政府對本土語言態度的轉變

◎ 何信翰

馬總統出席新移民家庭表揚大會時,鼓勵新移民媽媽們勇於傳承自身的母語。這個發言,加上教育部長蔣偉寧近日連續在幾個不同的場合聲明,絕對會在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綱中將本土語言在國中加入必選。這兩件事湊起來,讓人感受到政府對於本土語言的思維,終於有了較明顯的進步。

其實,本土語言的學習對許多其他領域都有相當的助益,所以香港人在學校用廣東話來教英語、中文;美國也有印地安語的沉浸式教學;紐西蘭的毛利人和新加坡的華人,甚至有全毛利語/華語的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這點其實從許多當代世界各國語言學家的研究中,也都普遍可以看出「創新及創造的能力,多元語言的環境是重要因素之一」。以台語為例,台語在學術研究上,證明對中文、英語及日語等第二外語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在近年來熱門的全球化議題當中,本土化和國際化的結合和其商機,也是頗受關注的焦點。跟著這個流行的熱潮,誠品集團今年七月在台北火車站貼出的廣告,標題就用大大的台語(甚至還標了羅馬拼音)寫著「呷飽袂」;前一陣子台灣有名的家具展,也用台語「來坐喔」做為主要宣傳口號。這樣的例子近年來很多,證明本土語言絕非「不實用」的語言。

本土語言承載了許多台灣各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記憶,它就像我們的父母親一樣(所以又稱作母語),當父母因為長年缺乏營養而衰弱,我們更應好好的照顧他們,而不是去嫌棄他們「增加負擔」、「不夠有用」。很高興政府能夠開始重視本土語言,也希望蔣部長能夠真的實現自身的承諾,在十二年國教中好好落實本土語言的相關規劃;則聯合國所重視的「語言人權」能夠獲得進展,對台灣政府必有加分效果。

(作者為中山醫大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榮譽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