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職棒經營在商言商 非關企業社會責任

◎ 陳泰良

走過多年風雨,中華職棒聯盟的元老級球隊「兄弟象」,於十九日下午三時召開記者會,表示球隊虧損甚巨與企業社會責任已盡,於即日起進行球隊轉售。然而,此一說法值得討論,難道兄弟象轉售,其背後企業就不用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了?

職業運動本身就是一種綜合型產業,經營職業運動本質不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而是一種純粹商業行為。既然是商業行為,把產品品質提升才是永續經營、長期獲利的方式。畢竟,「有好的產品加好的行銷,就會增加獲利的可能性」。套用在職棒場上,即提升比賽精彩度、提升看球舒適度、增加球隊話題性、保障球員安全健康與完善球員升降機制等等。

綜觀世界各類職業運動,從來沒有哪一國的哪一類職業運動,把賽事當作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環,一切只有在商言商。當球隊老闆意識到經營職業球隊等同於進行 「產品品質差異化競爭」時,自然會為了增加客源而做各式努力,去厚植自己球隊的競爭力,比賽就會精采,進而增加獲利空間。

我職棒聯盟現有或未來的老闆們,別再把經營球隊視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這種道德枷鎖太沉重也非必要,好好把自己手中的「產品品質」、「行銷」和「通路」做好,市場自然就會變大,職棒相關產業自然蓬勃發展。

球迷只想要精彩的職業賽事,而不是買票進場看你履行所謂的社會責任。要履行社會責任就請在賺了錢之後多多支持三級棒球、多多幫幫社會底層、多照顧社會弱勢。單純經營球隊不會讓可憐的底層溫飽的!

筆者感佩兄弟象老闆長期經營,更關心國內棒運發展。中華職棒聯盟及各球團除應健全各項體制之外,更應讓職業運動回歸「職業」的商業本質,齊力發展好這一產業以帶給國人更多精采賽事。(作者為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