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徐光蓉/誰是能源政策的真正丑角

徐光蓉/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召集人

馬英九在十月十五日舉辦的「二○一三再生能源發展願景高峰論壇」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再生能源還無法取代核能」,不僅大潑再生能源業者冷水,還藉機推銷核電。 日本福島核災發生以來,台灣不分藍綠各界的民調都顯示半數以上民眾反對核電,馬政府依舊大剌剌地利用各種場合放送其對核電的偏執。

二○一二年底,全球核電的總發電裝置為三九○○兆瓦,再生能源裝置總計一四七○○兆瓦,即便排除水力發電九九○○兆瓦,太陽、風與生質能發電裝置還有四八○○兆瓦,比核電多!全球水力發電量從開始至今都比核電高;太陽、風的發電量在二○一一年已追到相當核電的四成,何況前者增加速度愈來愈快,核電則停滯並逐漸萎縮,理由在二○一二年三月經濟學人雜誌福島周年「核電夢碎」特別報導中清楚地說明,就是「不經濟」加上「面對日益便宜再生能源競爭」。

德國核電被再生能源取代

馬政府常刻意把「再生能源能否取代核電」誤導為「再生能源能否立即完全取代核電」,似乎只能一蹴可幾,否則免談!二○○一年德國總電量約是台灣的三倍,三成來自核電, 再生能源不及七%。十年後,台灣用電量增加三成,德國僅增加五.六%,兩國差距縮小,德國用電為台灣用電量的兩倍;這時,德國核電占比縮減至不到兩成,而再生能源增加已超過兩成,核電明顯地被再生能源取代。 在「可預見的未來」—二○二○年,德國核電幾乎歸零,三十五%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不僅取代核電,也開始取代傳統火力發電!

面積與台灣相似的丹麥沒有核電,早年能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從七○年代石油危機後致力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再生能源。二○一一年能源消耗比一九九○年少一.四%, 但GDP卻提高四成;再生能源已提供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四成以上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其中的四分之三是風力。 預計於二○三五年全部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二○五○年再生能源取代所有化石能源!

台灣以電價上漲填補黑洞

馬政府過度迷戀核電,對放棄核電、發展再生能源有成的德國,不時以酸溜溜地眼光企盼看到失敗,不時大肆渲染缺乏根據的臆聞,如:德國廢核但向法國買核電; 德國推行再生能源導致電價飛漲等。 恰恰相反,歐洲過去兩年極為寒冷的冬天,法國要是沒有德國電力支援,差點斷電。德國的電價除了成本外,還包括:電稅、加值稅、鼓勵汽電共生、權利金等。鼓勵再生能源部分每度電多收台幣○.四至○.六元,已然促成德國兩成以上再生能源發電。反觀台灣,二○○八年至今平均電價上漲不只前述數值,而再生能源卻仍近乎零!同樣的價格上漲,一邊真正做事,另一邊僅用在填補無效率的黑洞。

在今年六月的能源之旅,馬總統曾說:「核電是主角, 再生能源是丑角」,赤裸裸地輕視再生能源,徹底漠視國際正在發生的變化。執意掩耳盜鈴、悖離現實,還不時嘲諷打壓認真的實踐者,有這樣的行為不是丑角,甚麼才是真正的丑角?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