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遲緩兒能等多久?

■ 賴彥廷

關於「二代健保」改革,輿論有正反面聲音,筆者以復健科醫師的觀點也談這個問題。

健保財政困難眾所皆知,只不過自去年幾乎國內所有醫院都實施總額支付制度後,筆者服務的復健科就察覺在「發展遲緩兒童評估與治療」方面已產生很大問題。

當我告知家長篩檢出遲緩兒應及早接受治療時,家長卻面帶愁容說:「告訴我這些有什麼用呢?讓我知道自己孩子是遲緩兒,現在卻等不到足夠的醫療資源治療,究竟有何意義?」

如今因健保財源不足,造成評估確認的遲緩兒無法接受適當且完整的治療。以「語言治療」為例,光是等待「語言治療評估」就要一個月,評估完開始接受治療也要再等上四至六個月;甚至有些醫院因為需要早期療育的兒童太多,相關治療師人力不足以應付,而必須限制每位兒童僅能獲得治療六個月的不合理狀況。

健保改革迫在眉睫,但孩子的未來也不能等待。孩子的生長和發展,一生都只有一次,兒童智能、行為、語言、情緒、感覺等發展都有所謂的「黃金關鍵期」,在愈早的時間點對遲緩兒進行復健治療,給予適當的補救,得到的成效將越好。

據估計,零至六歲兒童有六至八%為發展遲緩,故國內目前至少有十萬個六歲以前的遲緩兒,但其中被篩檢出來的不到十五%,而其中能有幸獲得完整的早期療育治療的兒童更是寥寥可數……。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那些被遺忘或忽視的兒童真是令人深感憂心,在當前困窘的健保財政底下,迎接他們的未來究竟會是希望的光?還是無止境的黑暗?

面對攸關全體國民健康的健保制度,在進行各項改革措施之際,我們絕對認同「節流」的必要性,但同樣也須體認到「開源」的急迫性。在極度有限的醫療服務資源之下,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快要渴死的孩子們,難道我們真的不能為他們倒一杯水?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署立新竹醫院復健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