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香港記者遭羞辱,台灣還會遠嗎?

◎ 呂一銘

近日香港媒體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遭到羞辱,主因為菲律賓只看中國北京,眼裡沒有什麼香港「特區」的存在。此無異更坐實「一國兩制」就是幌子,香港根本無主體性可言!

今天台港的媒體遭遇十分雷同,都是執政當局利用「媒體人治媒體人」。香港「中聯辦」(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的前身就是「新華社香港分社」;香港記協主席岑倚蘭不久前接受BBC中文網專訪即指出,中聯辦官員透過一些所謂的「溝通」,對香港媒體施壓,試圖左右報導方針。中方復透過財團購買媒體或廣告,控制「媒體人」的生計(像香港老牌《成報》已於去年底易手,其網站也改為以簡體中文為主),並掌控新聞及輿論的走向。

又如,特首選舉時,根據香港新聞自由團體的報告,中聯辦的官員當時就與報紙的發行人、老闆、甚至編輯人員聯繫,打電話或當面拜訪等,按照中聯辦旨意發表文章,例如捧某人、貶某人等等。

最近,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斯懷爾(Hugo Swire)在香港《南華早報》與《明報》發表署名文章說,英國在香港普選問題上「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而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夏千福(Clifford Hart)也表示美國支持香港實現普選,北京立即動員媒體,大肆抨擊,指責其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動機不純」云云。

台灣顯然將會步香港「中聯辦」的後塵!馬英九在九月十八日國民黨中常會拍板,王郁琦即啣命向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傳達推動兩岸互設辦事處。此「辦事處」未來在台複製「中聯辦」的模式,不言可喻。

從近年來「自由之家」的港、台「新聞自由」報告,就足令人憂心忡忡。像香港從2006年起,便不再屬於「自由」類別,2008年為51名,首度淪為「部分自由」,2010報告竟大跌至75名,及至2012年、2013年,均列「部份自由」之列;充分說明香港新聞自由度在「回歸」後不斷惡化。

台灣則亦將庶幾近矣!像近年媒體的自我審查的現象,及中國對台灣的間接影響,侷限了主流媒體意見的多元化,2008年後的新聞自由評比,連續三年退步,去年、今年雖見止跌,但亞洲排名第八(2006、07、08年還曾分別高居亞洲第一)。

正如著名的新聞學者亞倫帕斯(Alan Barth)說:「新聞一定要使它自己保持真正獨立,假如它想維持新聞自由。」也就是說,新聞自由是民主人權的重要堡壘,一旦失守,則自由與民主猶如建立在浮沙上。這顯然是台灣媒體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作者為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