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誰的國慶?

◎ 楊兆中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四年,在香港雖然有一天的公眾假期,但市面上卻毫無假期的氣氛,香港民眾也沒有因為國慶而興奮。政府則在街頭張燈結綵,掛上「慶祝國慶」的彩帶,好提醒港人這幾天是「偉大祖國」的生辰。香港人今年對國慶沒有太大的感覺,相信跟香港近一年的政治及經濟大氣候逆轉有莫大的關係。

自從梁振英在去年當上行政長官以來,香港整體的發展都似乎向中國靠攏,不論政治上主張的中港融合,民生上要求港人包容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教育上強行對中小學生推廣具「政治洗腦」意味的國民教育,最近中共官員更頻頻站到台前,為香港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方法設下不民主的限制。在經貿上,中共在上海及廣東省設立自由貿易區及經濟特區,在在要削弱香港在國內的金融中心地位。以上種種令香港人活在中共的陰影之中,港人如何有心情慶祝?

不過,最令港人不安的,是梁振英在國慶當天的致辭內容,主動向中央政府獻媚,要香港公民成為中國公民。他在總結發言時說:「世界在變化,中國在前進,香港要主動和積極面對新的合作和競爭環境,要尋找新的功能定位,要發揮新的作用,作為中國公民,我們要與全國人民一起,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也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當中最讓香港民眾奇怪的,就是香港人無端多上一重中國公民的身份。事實上,香港人與中國公民的身份,雖然不能說互相排斥,但最少在居留權一事上,就有明顯的分別。從大陸新移民來港居滿七年,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後,便不能再持有中國的護照。他們拿的便是香港特區政府發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兩本護照所受到的免簽證待遇差天共地,香港護照持有人可在全球147國家或地區免簽出入境,中國護照則只獲44個國家批出免簽待遇,這已經反映出中國公民跟香港居民的不同,不然,為何這麼多中國公民要花錢投資或花上七年時間來香港定居?為的就是一本香港出入境自由的護照。

特首提出香港人是中國公民的一份子,要支持中國的發展,要多跟中國溝通及融合,才是對香港有益處。在他的國慶致辭中,他羅列了一大堆證明中國跟香港密切往來的證據,如通婚人數上升,赴大陸工作者眾等等。但事實上,香港卻是一直在退步當中,除了因為緊跟北京政策一味跟中國融合,結果導致香港的零售、金融及房產行業,都變成在服務全中國數以千萬計自由行旅客,不再是服務本地香港居民。不少昔日服務社區的商場,在房產商的主導下,紛紛變成名店城,為的是吸引中國旅客,香港民眾的日常生活秩序已被打亂,孩子買不到奶粉,社區找不到家常菜飯店,新建的房子都是豪宅以滿足大陸人的奢華口味,外國遊客也因為對香港的人潮而卻步。

事實上,香港有必要事事都奉中國的旨意行事嗎?香港本來就是一個能夠自行運作的城市,其基建、社會服務及商業,都為本地居民及適量的旅客而設。現在,香港變成了全中國人民的購物消費中心,香港有這個資源去擔當這個角色嗎?

在黃金周期間,不是孩子有居港權,但父母則是中國公民的雙非父母,專程來港到香港北區的幼稚園門外排隊,領取入學申請表。這些孩子居於大陸,卻因父母鑽香港的入境條例空子,讓孩子在港出生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資格。這些孩子要入學,便跨境來港找學校。這事令原本住在區內的香港土生土長家庭火大,認為這些雙非父母都非港人,根本沒有權享用香港的公共資源。最詫異的是,有雙非父母投訴,香港的幼稚園是用廣東話作面試,而非大陸的普通話,要求香港學校改用普通話面試。這樣的中港衝突,隨著更多雙非孩子來港入學將會無日無之,試問,這樣的中港融合,是對誰有好處呢?這樣的國慶,又有什麼值得我們香港人慶祝? (作者為香港傳媒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