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猛踩離合器 立院當然空轉

◎ 陳建甫

繼府方前一波強力為總統辯解的文宣後,這波轉而針對馬王內鬥十二天以來,國會議事空轉來作文章。但,究竟是誰讓國會朝野政黨一開議就陷入僵局?是誰讓國會空轉?

立法委員是由人民選舉出來的,是要幫人民監督政府,即使休會、臨時會或請假,不會因為他們沒有出席開會,就要扣薪水,因為整個立委辦公室團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哪一天都要為選民服務,還要應付突然跑來「請託」的行政官員,兢兢業業地為下一屆連任做準備。

民眾被灌輸「國會議員不開會,就是一種怠惰,花人民的血汗錢」的觀念。

但是,如果不開會,並不是委員個人偷懶,也不是委員會安排考察,而是一種對付行政院的霸權壓迫、或非暴力的議事抗爭,所不得不採取的手段時,那麼,議事空轉就有它的意義與價值。

看到在野黨拒絕行政院長進行施政報告,內閣官員枯坐台下時,民眾或傳媒大多會予以同情。

但是,有誰記得江揆上次施政報告的內容?本會期與上個預算會期又有何不同?有追蹤上會期的施政成效嗎?抱歉,沒有人會關心,說穿了,江揆上台報告,象徵意義遠超過實質意義!

朝野對峙已經成為每會期開議時的常態,但最令人扼腕的空轉並不是對峙,而是在委員會辛苦修訂法案後,卻在朝野協商時被搓掉、或沒有排入院會表決,讓各專業委員會無法發揮功能的制度空轉,才更讓人民失望。

立院空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行政部門的空轉,讓台灣民眾看不到未來與希望。

行政部門來要預算,在野黨委員雖然能凍結或大幅刪減,但送入政黨協商、或到院會,只是象徵性被砍一點後,逐條表決通過。

民眾所關心的是,預算執行情況(決算)是否達成政策目標?這些經濟政策究竟能夠增加多少產值?離六三三究竟還有多遠?增列的社福預算真的能讓弱勢者獲得照顧嗎?各項開源節流政策怎麼還讓政府赤字越來越高?台電不是要先瘦身,怎麼電價越來越貴?經濟民主、居住與跨世代正義真的能被解決嗎?怎麼突然出現那麼多要拆政府的社運團體與公民運動呢?

究竟是誰在空轉?

(作者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IVOD小組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