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爭對經濟的衝擊不可忽視

國會議長涉及關說,若有刑事不法,則交司法調查,若是行政不法,宜由國會自律,但在權力分立的憲政體制下,都沒有總統插手的餘地。然而馬英九總統為了剷除政敵,竟然毀憲違法,以特偵組當作濫權監聽工具,在國民黨內私設刑堂,自導自演一齣鬥爭立法院長大戲。幸好天理公道自在人心,不管是政治較勁、民心向背,抑或法庭交手,馬英九都遭到重大挫敗,滿意度更跌到史上未見的九.二%,套用當年他批評陳前總統的話,若稍有羞恥心早該主動下台了。

馬英九的無能雖然已是公認的事實,但其整肅異己手段之「粗殘」,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令人匪夷所思,而國家領導人在公開記者會上目露凶光、滿臉仇恨,實非佳兆,更讓全國民眾毛骨悚然。從情理法而論,馬皆屈居下風,不得民心。但在民主與憲政體制之外,疲弱的經濟又受到政爭的衝擊,則為國人必須關注的嚴肅課題。其實,馬英九執政後,台灣經濟即向下沉淪,出口衰退,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水準,大學畢業生不但起薪只有二十二K,而廿年前的徵人廣告亦證實今不如昔,貧富差距加劇,失業率更居高不下。而連任後更變本加厲,一意孤行。其所推動的油電雙漲,導致萬物齊漲;強推證所稅造成證交稅一年短徵五百多億元;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以弱勢的受薪階級為強徵對象;年金改革仍以維護軍公教之既得利益者為主,卻大刀揮向廣大勞工;而十月仍欲強行大漲電價,更令民眾感到寒冬已至。此際民眾期待於領導人者乃是專注拚經濟,緩解人民的痛苦。而非編造幸福指數自我慰藉,卻罔顧民生,以政爭為能事。

況且台灣經濟困局,不僅有內在因素,亦面臨外在之重大變數。事實上,自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金融海嘯迄今五年, 全球經濟雖有復甦跡象,但整體大環境依舊未獲根本改善,台灣的形勢尤其險峻。目前歐美復甦力道微弱,卻已脫離險境,而日本亦因「安倍三箭」,加上申奧成功的第四箭,失落二十年的日本經濟氣象一新。但此一進展並未伴隨結構之改造,不僅金融的監理機制與法規仍未完善,製造金融海嘯的元凶未受應有懲處,而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依舊屹立不搖。另外,絕大多數成熟經濟體已失去創造穩健成長與充分就業的能力。由是,聯準會QE之退場,本是經濟恢復之果,卻可能因資金撤離而對新興市場造成嚴重衝擊。

而台灣自海嘯以來,經濟復甦力道一直疲弱不振,因此對QE退場之後續效應,尤應審慎因應,研擬對策。其次,台灣扶植之四大明星產業,面板、DRAM、LED、太陽能等,皆因中國補貼本土企業,陷入經營困境,淪為四大慘業,最近雖稍有轉機,但中國與台灣處於激烈競爭之相關產業紛紛崛起,我方亦應及早提出對策。尤甚者,中國要塞給台灣ECFA,馬政府就叩首謝恩,然而當初評估之效益完全跳票,印證以中國為特效藥,向中傾斜的政策徹底失敗。如今馬政府還要對北京言聽計從,為了強逼國會接受服貿協議,展開政治整肅,意圖除掉國會議長?

事實已經非常清楚,這場獵殺王金平的行動,乃是馬英九急欲通過服貿協議,向中國交代的產物。換言之,中國的黑手已因馬親中而深入台灣,甚至操控政治運作。由此可見馬英九向中國傾斜,不但在經濟上是失敗的藥方,於政治上更必然引發政局動盪不安,可能毀掉台灣。因此我們正告馬先生,必須及時停止違法毀憲之作法,鄭重向人民道歉,更應與所有參與此次政爭者接受司法或監察院調查,接受法律制裁;已故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因違法竊聽的水門案下台,如今導演台版水門案的馬先生,若仍企圖作困獸之鬥,負隅頑抗,恐怕下場將相去不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