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何止國防弱化 還有戰略地位

◎ 陳尚勇

長期以來,台灣的地緣戰略地位一直被西太平洋霸權競逐國家視為重要的關鍵。冷戰時期開始,處於「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箝制了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調整之際,台灣在「第一島鏈」中遏阻和牽制中國軍力向外突破的傳統作用,仍對美國在針對台灣軍事地位與作用上,有著實質的意義。

二○一一年十月,當時美國主管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眾議院聽證會中曾表示,「與台灣保持強有力的、多方面的非正式關係,以及對保障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重要的一部分;美國在台海關係上,將會繼續信守台灣關係法,保持對台軍售,並維持長期以來與台灣穩固的軍事關係。」美國至二○二○年止,將六十%海上力量集中到亞太地區,在這波戰略東移的部署中,很明顯是為了反制與牽制中國軍力擴張與自由投射所望區域的一種作為。

然而,馬政府執政五年來,在親中政策及自認菁英團隊對國家安全議題傲慢與輕藐態度下,二○○九至二○一一年國防預算連年走低,分別為三一八七億、二九七四億、二九四六億元新台幣;二○一二年雖有回升,達到三一七三億,但也未達到二○○八年水準(三四一一億元新台幣),更未達到二○○九年「國防報告書」中所揭示的「未來國防財力規模原則上不低於國內生產毛額(GDP)之三%」的標準。國防的空洞化,除了讓美國質疑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外,更讓台灣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傳統作用及角色開始動搖。

當台灣弱化或喪失了自我防衛的能力,便在整體亞太區域戰略平衡上,喪失其價值。這也無怪乎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在與美國國防部長黑格爾見面時,拿調整中國軍事部署來換取美國停止對台軍售。這樣的警訊,實在值得一向沉浸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馬政府省思。

(作者為空軍備役少校、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家安全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