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這些年輕人,好樣!

◎ 蔡嘉修

從士林王家案到廣大興案、再到大埔拆遷案與洪仲丘案這幾個案子中,都不難看出這個政府正處於民怨高漲的海嘯中;而在以前,這是在野黨掌握與主導議題的好時機,但從士林王家到洪仲丘案,這幾個案子中,以社會運動起家的民進黨不再主導議題,而是由民間的社會運動組織來帶領。

有人形容這是民進黨在社會運動中被邊緣化了,但我個人認為這是好現象,社會運動的蓬勃發展,代表台灣社會的民意覺醒,不再被所屬政黨牽著鼻子走。

在這些社會運動中,例如士林王家、大埔拆遷案與現在的洪仲丘案,都可以看見七、八年級生的影子,甚至還有九年級生的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化與參與程度,不小於當年的野百合運動。七年級生成長於政治改革的年代,走過總統直選與政黨輪替,然後緊接著跨入長達十年的藍綠惡鬥,七年級生比六年級生更敢於訴說心中的想法,也比六年級生更厭惡政黨惡鬥;在這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被激發出來,形成一波波的「新社會運動浪潮」,也讓以社會運動起家的民進黨,無法像以前一樣擁有主導議題的權力。

跳脫藍綠框框,讓有心人無法以藍綠來劃分界線,也更能體現什麼是「主流民意」。在這場七、八年級生鼓動的「新社會運動」海嘯中,馬政府如不重新檢視自己的施政,恐怕將被這波海嘯吞沒;民進黨若不重視這股年輕的力量,恐怕也將被這波社會運動淘汰。

(作者為土木工程師,彰化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