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不是丑角 是人氣王 與馬總統談再生能源的國際現況與趨勢

Sven Teske

以「反核」著稱的貢寮海洋音樂祭開跑在即,在台灣核四廠興廢與否的討論沸沸揚揚的同時,關於替代方案—再生能源的討論卻相對侷限。在我六月底訪台期間得知,總統馬英九曾公開表示再生能源只能當丑角,核能、燃煤這類骯髒能源才是主角。事實上,馬總統此言不但偏頗,亦與國際趨勢大相逕庭。

我曾於2008到2011年間擔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的再生能源特別報告(SRREN)的主要作者,研究再生能源在各國的發展。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09年全球再生能源供電比例達到19%,綠色和平能源革命報告也預測,2020年將成長到37%,並且在2050年達到94%,成為最主要的能源供應方式。反觀臺灣,目前再生能源供電比例僅3.7% (太陽能0.2%,風力0.8%,水力2.7%),而政府公布的2025年再生能源供電比例目標僅7.7%,不但遠落後世界平均,甚至可說毫無企圖心可言。

再生能源在全球蓬勃發展,2007年至2012年間,包括太陽能、風能、水力、生質能等再生能源已佔全球新建電廠的43%,遠遠超過煤電(38%)、石油與天然氣(18%)、核能(1%)。2012年,再生能源產業在全球也將創造574.5萬個直接的工作機會,其中有174萬將來自中國。2030年,能源產業中65%的工作都將來自再生能源,達到近1,200萬個工作機會。相較之下,核能目前在全球僅有50萬個工作機會,2030年保守估計將降至29萬個。

氣候變遷不斷加劇,如何在2050年前將氣溫上升抑制在攝氏2度以內考驗著各國領導人的智慧。要達到這個目標,碳排放量必須削減90%,才能避免氣候變遷為人類帶來的毀滅影響。臺灣政府與民間存在著「核能可以減碳」的想法,其實並不正確。IEA研究顯示,即使現在的核電裝機容量提高四倍,也就是說即使再新建32座大型核反應爐,都只能夠使全球碳排放削減不到5%。核電不但危險、昂貴,且核廢料的問題無解,同時亦無法減少碳排放。

我的故鄉德國其實與臺灣類似,都缺乏石化燃料等自然資源。近年來,德國逐漸意識到若持續使用火力或核能,勢必要仰賴進口煤炭與鈾礦,將會受限於進口燃料價格上升,終有一天也會面臨化石燃料耗盡的窘境,使國家競爭力降低。天然資源不豐、土地面積狹小的臺灣,提升競爭力的唯一出路,就是靠創新。再生能源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而臺灣沿岸風力與德國、中國相近,而光照更比德國高出30-50%,發展再生能源潛力無窮。

反核的聲浪越漲越高,德國、美國、加拿大,甚至中國亦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的計畫,證明了馬總統口中的「丑角」再生能源其實才是全球減碳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國際趨勢也顯示,這個丑角才是不折不扣的人氣王!(作者現任國際綠色和平能源專案總監,譯者為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媒體與推廣部主任周元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