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共產中文 污染香港

◎ 賈泓陞

近日兩名「香港本土」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及范國威去信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希望公眾關注香港新聞界日漸慣用中國大陸譯名及措詞,同時呼籲新聞界提高「對文字的敏感」,避免使用大陸用語。

雖然部份措詞例子有誤,但要求合理,也是遲了。不知何解,近六至七年,部份香港九七前沿用的譯名,如維珍尼亞州、麻省、聖地牙哥及杜拜等,變成大陸常用的弗吉尼亞州、麻薩諸塞州、聖迭戈及迪拜。而九七前沿用的外地地名及人名翻譯原則也沒有了,全部使用大陸譯名。美國第一夫人米雪,變成米歇爾便是一例;米雪,較米歇爾接近華夏名字,亦來得優雅。

而在下最不明白的,是節目被訪者明明說「中國大陸」或「大陸」,字幕就變成「內地」。「內地」一詞,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廣泛使用,其貶義內涵,台灣民眾好清楚。箇中原因,香港傳媒必須說個明白。

自曾蔭權政府到今天梁振英石敬瑭政府,公文中不斷使用共產中文,如「加大力度」、「抓緊機遇」、「優化」,甚至「零容忍」,代替九七前的措詞「加強」、「把握機會」、「改善」、「禁絕/不容許」。

語言反映思想,也影響思考。務虛的且詞不達意的措詞,反映政府可以隨時反悔、不負責任及胡作非為的作風。香港自我放棄原有的優雅譯名及務實措詞,跟隨大陸一套,是赤裸裸的賣港行為。如這是中港融合,實是赤裸裸的殖民主義,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已變成謊言。

香港是華夏遺民城邦,捍衛華夏文化及自己的生活方式,抗拒中共殖民,撥亂反正,用回原本的譯名及措詞,是天經地義之事。

(作者為香港居民,全職父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