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秋紅谷淹水 中市府錯很大

◎ 張炎銘

「台中新美景」秋紅谷,很多外地朋友指名參訪。但蘇力颱風不但水淹秋紅谷,而且連附近豪宅道路也不能倖免。記得當初規劃該案時,水利署曾提出不少建議,顯然,台中市政府似乎並未認真思考。

一般人以為挖個水池子,就能有滯洪,甚至防洪的效果。其實,滯洪池要能發揮功效,必須考慮區位與大小,還有與附近排水系統的整合。秋紅谷廣場基地的周邊雨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不足,也未與筏子溪連結,則滯洪池內的水要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豪雨一來,水會乖乖地往池內集中,然後就自動排除?

若市府不考慮周邊排水,只考慮廣場的排水,則該池只能稱為「生態池」而非「滯洪池」。市府規劃時,宣稱該池蓄水量二十五萬立方公尺,也顯然不可能。

湖面積才六千二百平方公尺,最深處八公尺,蓄水量不足五萬立方公尺;即使下凹總面積有二萬一千九百三十三平方公尺,甚至基地全部拿來蓄水,也沒有二十五萬立方公尺容量。因此一場才三百毫米的雨量就造成附近大淹水,並不令人意外。

身為台中市民,市府能將原來的國際會展中心大坑洞變身成一座都市公園,個人是贊成、歡迎的。但市府除了重視市容美觀外,也要更著力於基礎設施功能的發揮,把人民生命財產的保障列為最優先;趁著此次教訓,秋紅谷該好好檢討了!

(作者為水利單位退休,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