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血汗便利超商

◎ 陳亮甫

七月十一日當天,網友於臉書上發起「統一無生意日」活動,號召網友在該日抵制統一企業旗下的食品業、零售業與相關服務,企圖透過這樣的方式給予企業壓力,呼應先前的食品添加劑疑雲,促其重拾企業良知與社會責任。

零售業的樣態在近三十年來面臨極大的改變,政經條件催化下,逐漸發展至今日以少數廠商為主的寡佔市場。為了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存活,規模大、效率高、成本低的企業便透過削價爭奪市佔率,因應此變革,人事成本是首當其衝的開刀對象。

於是在市場上,大型企業以「直營」轉「加盟」的方式,藉此將人事成本轉嫁到加盟主身上;囿於有限的獲利,加盟主只能選擇聘用工讀生取代正職,填補這些低技術性、高工時的人力缺口。大型企業就此積累更高的「議價能力」,員工無從在受迫的勞動條件下掙得更好的就業保障與待遇。允許大型超商業者以現狀持續凌虐小型業主與服務從業人員,便是縱容服務業勞動條件愈發惡化。

對消費者而言,寡佔帶來的是消費選擇無形之中遭受嚴重擠壓,在聯合壟斷之下,無從讓市場完整地開放與公平。但我國法規上對於「寡佔」的定義模糊缺乏認知,現行公平交易法儼然披著自由市場大衣,替獨大的廠商開了後門。不僅在零售業當中,無法制衡企業持續吸收加盟業者,鞏固其既有市場版圖,加深勞動剝削與資訊不對等;從先前媒體併購的風波也可以看出來,現有法規不健全且相關法學、經濟學研究闕如的情況下,難以阻止資本進場限縮消費者權益。國家退場以後,仰賴企業「良心」已被證明不是正途,統一企業只是冰山一角,具體的挑戰實非「拒買」所能抵抗。

巨型資本壟斷對生產者與消費者而言,最後的結局無疑是雙輸,未來服貿協議簽訂以後,國人要面對的是人力市場的剝削加劇,同時也未必能夠盼得較高品質的商品與服務。「拒買」固然有心,卻也不應停步於此,未來如何掙脫桎梏,還需眾人的思考與努力。

(作者為台大醫學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