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談羅援少將對台灣的迷思

◎ 王志鵬

據媒體報導,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少將四日表示:「中國已多次表達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誠意,但現在進展緩慢,責任在台灣方面;台灣應該要有緊迫感,現在兩岸還存在歷史罣礙的老軍人已經不多,這一代人應該就過去的糾紛做個了結,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為兩岸和平統一做出貢獻,這也是部分台灣老軍人的想法;兩岸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要先找到最大公約數,可共同捍衛中華民族的『祖權』;中國絕不搞軍備競賽。」

根據個人觀察,羅將軍長久著眼於國共兩黨軍事的「歷史與文化」上,然而,見解上仍存在若干差異與迷思。

首先,就上一代兩岸的糾紛了結,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共產黨於北京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當時由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則於十二月九日撤退遷到台灣。不過,國共內戰之延續,已於兩千年由人民直接選舉後之民進黨接替執政改變,亦即中止了國共內戰態勢。若干國民黨的退將,抱持著對兩岸的期望和思維,僅代表其個人,即使匯聚成群,其思維與現今國軍存在相當差異,既無代表性,影響力也很小。

其次,對於共同維護「祖權」,中華民國成立在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後,台灣至今仍為世界存在的政治實體,基於所擁有的主權治理「台、澎、金、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華民國事實存在的主權,又如何要求我們維護歷史共同的祖權呢?

再者,現今兩岸軍力,在中國持續增強、台灣持續弱化的情況下,台灣僅能採取完全防衛策略,豈有能力與財力進行軍備競賽?在軍事能力強弱差距極不均衡的狀態下,解除敵對的主動權在於中國,不在於台灣,中國應該主動公開宣示「絕不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

如有機會,個人相當歡迎羅將軍來台瞭解軍隊國家化和中立化的持續發展。

(作者為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著有《不分藍綠,為台灣永續生存而奮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