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14年前的114萬?

◎ 汪坪志

十二年國教排富門檻一一四萬元,這標準竟然是根據十四年前台灣省、台北市和高雄市三區國宅出售家戶所得的平均。一個行政體系在決定國家的重大教育政策時,竟然拿十四年前的標準當依據,草率的態度堪稱行政怠惰的最佳典範。

台灣的教育改革當務之急應該從「品質」下手,而不是還在那邊衝「數量」,過去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造成現在文憑的惡性通貨膨脹,大學生滿街跑,人人都可以唸到大學,但我們的教育環境有變好嗎?現在十二年國教讓每個人都可以唸到高中、高職,甚至要花大錢補助。選前說統統補助,選後又說錢要花在刀口上,選前亂開支票,選後老是跳票。既然知道錢要花在刀口上,那就應該補助真正想讀書的人,那些拿父母的錢混學歷的人,我們其實不該幫他的父母,補助他們繼續混上去。我們其實可以仿照某些私立學校,成績不好就取消補助。但是馬政府有想到這些嗎?隨隨便便拿一一四萬元當標準一刀劃下去,甚至也沒去想有些年收入一一五萬元,但有很多小孩要扶養的家庭,其實更需要被補助但卻一毛錢也補助不到。這樣粗製濫造的政策,還敢大言不慚地說政策已經深思熟慮,不會再改了。

說他們是行政怠惰的最佳典範,剛好而已。(作者為國中教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