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良心不是食品

◎ 郭振鶴

企業管理最終目標,就是使品牌形象成為企業資產而不是負債,知名的食品大廠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與品牌知名度,應該比一般的廠商更要去注意社會責任的挑戰,這關乎到企業的核心價值、經營理念。

近日,國內爆發多起食品安全,危害國民健康的事件,這些事件的責任不只在於提供原料的上游廠商,政府相關部門稽查不力,甚至是生產食品的知名企業也須負擔相關責任。

知名的食品大廠使用過期原料來生產消費者從小吃到大的產品,這些廠商長期受到消費者的信任,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消費者重複次數高;廠商已賺取長期的利潤,爆發了食品安全問題,一定要負絕對的責任。

知名食品大廠一定都會有品管部門做品質控管,應該要注意食品原料的安全與來源,這都不是「有效保存期限認知不同」或是「上游供應廠商原料有問題,自己也是受害者」一句話可以交代得過去。知名的食品大廠,應拿出你們的良心,好好地替消費者把關,不要逃避問題。食品安全不是罰款、回收下架可以解決的,還是應該要回到高信賴度品牌形象來保證品質,也要付出相對甚至更多的社會責任挑戰。

(作者為東吳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