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忙於求量,壓扁學界

◎ 鄭先祐

立院第八屆第三會期結束,由於國民黨團考量本會期業績不好,採取量的策略,卡大放小,通過一些條文較少、有助於提高統計數量的小案,而擱置了多個重大法案的修正。只顧數量地拚業績,忽略法案品質,甚至於半夜、兵荒馬亂之際,通過高度爭議的會計法第九十九條之一修正案;喝花酒與研究,竟可相提並論。

立法,質量若能兼顧,很好;但若不能兼顧,何者較重要?理應是質。法律內容若是質差,不僅會引發爭端,而且傷害正義、危害百姓;量只是表象,質才是內在。

國內只顧量的文化,不僅腐化立院,更是壓扁學界。有人諷刺說,國內學者在忙於撿點數。學者追逐研究經費,收養更多學生助理,期能發表論文;基於論文量,而能再獲取更多經費,形成少數學閥,淪為如同製造論文的奴隸工廠。為求量的產出,喪失對質、甚至是對真實的堅持。如同南韓生命科學家,曾經是首爾大學首席教授黃禹錫,其幹細胞的研究,當時甚至被認為是可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但刊登於Science期刊的學術論文,內容竟然是作假,且被揭發偽造多項研究成果。

達爾文的偉大著作—物種原始論,歷時二十多年才完成;愛因斯坦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研究時間與空間的本質。自由與尊嚴,是研究的基本氛圍。已證明有能力研究、發表論文的學者,要有尊嚴,免於受計量制度壓迫,有不發表論文的自由,如此才有可能培育出大師級的研究成果。

(作者為國立台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