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鴻源不要度估了

◎ 王鐘銘

去年六月,內政部長李鴻源在不同場合數次提到同一件事情:他要求內政部營建署在一年內計算台灣的土地承載力,了解台灣北中南東每個區域能住多少人、是否超載。他甚至更進一步指出,超載的定義不只人口,還包括產業、生態和碳足跡,四個要一起談。營建署長葉世文隨後也表示,目前正努力調查大台北的承載力,最快七月底能完成。

然而,將近一年過去,到了今年五月,李部長接受媒體訪問,談及災害議題時,他說,大台北地區究竟能住多少人,是否已達土地承載力的臨界點,是個大問號。果然是一個大問號,問了一年還在問。

最近,李部長的嘴裡換了一個喜愛的新名詞:低衝擊開發。連講到國家公園這個根本不應該開發的地點,他也照樣侃侃而談低衝擊開發。同樣的,上週在立法委員田秋堇的協助下,我和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的成員,前往內政部拜訪李部長,過程中,這個名詞也不斷出現,成為他對居民的承諾;他說,假使淡海二期一定要開發,也一定會堅持低衝擊開發。

對於淡海二期這樣一個環境敏感且多元,有豐富人文、自然、農業資源的地方,什麼樣的衝擊才算是夠低的?對居民、對生物、對台灣的糧食安全,如何才能保證承受得起?「低衝擊開發」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在具體政策中怎麼落實?是不是也要及早算一算?

李部長打算用數字來管理這些破壞行為,就必須加快動作,否則,計算機還在按,土地承載力早就超載,低衝擊開發已經衝擊;等到算好了,人民與環境都已經無力回天。

退一步言,如果台灣的整體數據處理起來曠日廢時,那麼淡海二期鄉親們的期待是,營建署先把淡水區的承載力算出來吧!承載力一旦算出,淡海新市鎮該在哪裡踩煞車,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作者為台灣綠黨黨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