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真的沒藥醫

馬英九執政後,除了慢跑游泳,以及密集出席各項活動,頻頻作秀,最忙的事就是振興景氣。五年提了七次方案,前六次都沒有奏效,好像把錢丟到水裡,才有這次的方案。但外界多數並不看好,或批評老狗變不出新把戲,或責其流於枝枝節節,總之,連藍營內部都唱衰。

七次振興方案之中,馬上任半年,遭逢金融海嘯,消費力道急凍,無薪假充斥,劉內閣決定發放每人三六○○元消費券,總金額達八二九億元,民眾現金入袋,可說最有感。但這只是替代性功能,似乎未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因此激勵景氣與促進GDP成長,效果有限。

一般而言,提振景氣必須下藥愈來愈重,但馬英九執政後,大量舉債,逼近舉債上限,阮囊羞澀,國庫空虛,造成面對不景氣時,喪失以財政手段擴大內需的籌碼。七次振興方案,總經費從最高的四年五○○○億到這次的五年三十二億元,簡直像從到賭場豪賭,淪為玩家家酒。

馬英九已經被看破手腳,經濟愈振興愈差,景氣燈號頻頻閃著藍燈、黃藍燈的黯淡光線,執政至今似乎只能靠尹啟銘之類的政治廟公,解籤詩、大呼英明,在政治寒冬中取暖。悲哀的是,馬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開始逃避與轉移焦點。別人若批評其經濟表現不好,他就會選擇某一季的GDP,說是比其他國家強,但他執政至今十九季,怎能只提其中一季?

一個人縱使無能,只要認錯,虛心求教,任用人才,仍有救;但若死不認錯,自我感覺良好,那就沒藥醫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