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度咕總統的「系統一」思考模式

◎ 吳人中

馬總統在五二○當日坐鎮指揮時度咕,飽受連日批評—有從體制切入者,有從事後的辯解切入者,有從權責分工討論者…。筆者好奇的是,他被叫醒之後還能做決策、下裁示嗎?決策品質會好嗎?

由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所撰寫的《快思慢想》中分析,人的大腦有兩個系統︰一是直覺的「快思」,二是謹慎的「慢想」。直覺很有效率,但審慎思考絕不可少!以防災為例,馬總統已就任五年,若是積極地搬遷、建設、防治,誰怕暴雨來?但他放任李朝卿等貪官污吏搞些豆腐渣工程,事後還不嚴辦與補救,就造成今日他要親自坐鎮防災中心的下場。

天佑台灣,大雨幸未成災!但跟著倒楣的還有眾多的警消與國軍人員—從前一日星期天中午接到「二級開設」命令,只好取消假期,待命防災!但「災」在哪裡?是「待命」還是「待著浪費生命」?馬政府經過八八風災的教訓後,將「前置」做為救災主軸,但杯弓蛇影絕不等於謹慎小心!「前置」大多成為「閒置」,前日警消眷屬抗議就反映了業務繁雜、工時過長的事實,而軍人今年已納稅,但所有工時外的「待命」時間還沒跟您計較加班費喔!

同樣的狀況,也可以印證在馬政府貧弱的「體能第一」思考上。昔日馬上任之初,看到儀隊昏倒而大呼國軍體能太差,再有意無意碎碎念,讓國軍體測標準提高至超越美軍、「全亞洲最嚴」。但「單一個案的昏倒」和「體測」與「體力」之間到底有無關聯性?如果「體力即國力」,那為何馬政府不要「勇敢地」將其考慮納入政府高、普考項目中?因為關係甚微!

組織戰力的形成是整體運作,截長補短,更不是所謂跑得快的人能力就強、績效就好!馬政府用人失敗、執政績效不彰,大抵就來自這迷思,而一直沒能走出死胡同!

我們不會冷冷地說︰「哼,不運動嘛!」或是「馬上換裝去跑三千」(特別是海軍在五二○當日又一跑步猝死,留下不到五個月的孩子),但這種決策模式不改,結果就是政府各部門疲於奔命,主帥也跟著累癱桌前,人仰,馬翻,談何決策品質與人員士氣?

(作者為陸軍少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