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族主義御便當

◎ 林倩如

曾幾何時,拒賣給菲律賓移工的便當文頓時攻佔各家大眾傳播媒體的版面,幾乎所有大眾注目焦點轉變成究竟是誰發的文?又是哪家自助餐店拒賣便當給菲律賓移工?廣大的鄉民、大眾傳播媒體、甚至是國家機器,莫不加入人肉搜索的行列,勢必要把破壞台灣形象的罪魁禍首找出來;甚至在最後,四方報記者因為在缺乏查證之情況下,在臉書上的發文,及立報向社會大眾公開道歉之後,仍舊被持續地圍剿與抹黑成破壞台灣形象的媒體。好像,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台菲關係緊張的同時,顯示出台灣仍舊是一個善良的民族社會。

安德森在《想像的共同體》指出,民族主義乃是想像而得的特殊產物,藉由印刷媒體,讓人們得以透過想像結合為一個共同體。對安德森而言,民族主義雖然是建構而來的,但想像並不是幻影和欺騙,民族情感是深植於人類的精神處,是一種終極犧牲的理念。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從日本殖民時代、戰後國民黨統治時代到黨外運動所造成的政治上激化,仍舊糾纏著台灣民族的集體記憶。民族主義一直是妾身未明,如今卻因一篇發表在臉書上的便當文,民族主義幾乎在毫無異議的情況下被建構出來;也似乎唯有透過指責與批判某人或某報社破壞國家形象的發言,才得以繼續鞏固台灣是一個友善國家的這個想像的共同體。然而,在這樣的想像下,充其量只是讓我們更加地忽略台灣長期以來對移工政策、歧視問題或者是移工權利的立法甚至是人權問題,因為我們只需要便當文,就可以滿足大部份台灣人民、甚至是國家機器對於國家的想像,尤其是對於國家認同的建立。

台灣民族主義的想像,真的只需要便當文就夠了嗎?這樣的民族認同是否只是自我欺騙台灣長期以來對於移工政策和問題的忽略和歧視?

(作者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