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便當文共犯集團

◎ 詹益錦

「拒賣便當給菲勞」事件在警方介入調查後,終於揪出破壞台灣國際形象的「主嫌」。

透過臉書等社群網站而快速傳播的虛偽新聞或錯假謠言,不僅存在許久且日益猖獗,為此,美聯社早在二○○九年就特別訂定了「員工使用社群媒體指南」,規範旗下的新聞工作者不得轉發謠言或未經證實的傳聞。及至今年四月底,美聯社的推特帳號遭盜用,被人發布了「白宮被炸、歐巴馬受傷」的新聞後,美聯社加碼公告新版的「員工使用社群媒體指南」,對所屬新聞工作者採取更高規格的約束「永遠不應傳播未經證實的網路謠言,不論其他記者或新聞機構是否發布該報導」;尤其在查證消息來源方面,特別要求新聞工作者「應該像審核所有來源的資訊一樣,去審核所有的新聞來源」。

反觀台灣新聞界,特別是依舊強勢的電視媒體,不僅看不到類似美聯社積極自律的作為,反倒成了網路小道訊息或謠言的加工再製與散播管道。從每天電視上充斥著監視器、行車紀錄器或網路小道消息等新聞看來,傳統佈線「跑」新聞、獲取第一手新聞的產製方式已全然變形,取而代之的是成立專人專事的「網路肉搜單位」;從茫茫網海中搜尋各大BBS論壇、社群網站的貼文、圖片或影像,尋覓新聞線索或素材,記者連「跑」都不需要,就可以看圖說話地做出新聞,難怪大導演李安會感嘆,台灣的電視新聞很不像話。

拒賣菲勞便當事件中,傳統媒體就是從網路上「肉搜」到正瘋狂轉寄中的貼文後,直接以上述的跑新聞方式,二手傳播了杜撰的煽情故事。其次,加以媒體本身怕漏新聞而一窩蜂產製新聞的慣性,便當事件就如同滾雪球般地成為每家媒體越做越大的新聞,及至發現前後邏輯兜不攏時才回頭查證核實,卻已鑄下台灣國際形象破相的大錯了。此時,做為幫凶而進行二手傳播的傳統媒體,怎還有顏面說三道四呢?(作者為中州科技大學視傳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