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有效是制裁 無效變自裁

◎ 陳宥樺

政府陸續向菲方祭出多項制裁,然而這可能未能讓菲方屈服,原因出於全球經濟互賴下的敏感性與脆弱性平衡。菲方對我方提出的多項制裁敏感性很高但脆弱性不足,例如我國停止未來菲勞的申請,雖不得不讓菲方尋找新的勞力輸出國,但是正如菲方的報紙所稱「他們大可將南韓或中東做為替代」,甚至,人民的經濟損失並不等於政府受到的壓力。三者,收入受損之人民往往會將憤怒矛頭指向制裁者,而非自家政府。因此,我們看到了國際衝突發生時經濟工具的限制性。

既然經濟工具行不通,那解決衝突的工具還是只有國際政治間最原始的衝突解決方式—武力。台灣不可能對菲方發動軍事占領,所以軍演與巡邏護漁可能是唯二可行的展示工具之選項。首先,軍演的時間應持續壓制到菲方提出我方可以接受的聲明為止,艦隊規模、使用武器、演習地點都是可以不斷地加強施壓力度的方式。另外,我方也應同時思考,在展現軍事肌肉後菲方繼續拖延下的對策,畢竟菲方也相信我們不會進行軍事攻擊,所以大可待台灣耍完軍威後再繼續拖延。持續常態且無預警地巡邏護漁,是一個可以持續下去的做法,漸次地將護漁範圍拉至呂宋島北方,最後終將在實質上控制了巴士海峽的漁權與海權。如此一來,即使公道最終無法討回,也可透過此番戰術作為達到更高層次的戰略目標。

然而,要注意有二︰首先,是國際輿論的轉向。仔細觀察各國主要媒體之報導會發現,報導中難免寫入了菲方「因台籍漁船試圖衝撞而開火」的說法,而鮮有我國「菲方對無武裝之漁民連開六十槍且無衝撞痕跡」之文字,若此現象持續下去,則國際間終將有我國借題發揮之猜測;例如「馬總統藉此打壓菲方救支持率」之字句,已逐漸浮現在國際版面,而我國外交部的英文版面上卻無澄清。其次是,中國有意無意地在背後「支持」,此現象可能被解讀成兩岸同出一氣;更嚴重的是被認為「無中國加持,則台灣毫無能力保衛自己權益」,不可不嚴重警惕。

(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