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認識台灣 認識鄰島

◎ 楊政賢

菲律賓以「國家」公務船之姿槍殺台灣非武裝的漁民,造成傷亡,理應被強烈譴責,無庸置疑。然而,此波反菲熱潮中,部份媒體出現偏頗言論,部份國人也有情緒性的回應。試想,台灣如果放任上述非理性的媒體攻訐與言語暴力的滋長,甚而導致傷及無辜在台菲人的國際事件,此恐非台灣做為一個文明國家所欲樂見的發展局勢。另一方面,就國際政治現實面來看,菲律賓背後隱身著世界強權的美國,另一東方強權中國亦伺機而動,覬覦此爭議海域的主權;菲律賓甚至提出「一中原則」來間接否定台灣的「國」格。凡此種種,都可以看見此一事件所衍生出許多激情的「國家」身影與霸權。

此次反菲事件的報導中,媒體對菲律賓這個距離台灣最近的「鄰國」,充斥著「鄙視」、「暴力」與「仇恨」的觀點,國人隨著媒體輿論,一起沉浸在愛國情操與「國家」的集體精神自慰之下,激情未歇,無可厚非。然而,此次喋血事件不斷被提及之菲律賓「巴丹島」海域,國人對此島的認識,似乎是完全陌生、所知無幾。隸屬菲律賓的巴丹群島,北方隔著巴士海峽與台灣和蘭嶼相鄰,巴丹島上的原住民與蘭嶼達悟族同源,族群文化類緣關係密切;巴丹島的口傳歷史與考古證據,在在證明巴丹島的祖先極可能來自台灣。由此可見,隸屬菲律賓的巴丹島距離呂宋島相對遙遠,但在地緣位置與族群關係上,卻與台灣、蘭嶼關係親密。

台灣四面環海,但由於過去長期的政治戒嚴、重陸輕海、缺乏海洋史觀,台灣徹底成為封閉的孤島,喪失一個「海洋國家」應有的文化氣度。換言之,「國家」來了,海洋不再是通路,而是阻隔;海洋也因此不再是引發我們丈量大地、開闊視野的載體。但願經過此次事件後,政府可以重新體認到「南島」外交的重要,國人也能因此重新認識近在眼前的鄰「島」。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