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遊客的香港經驗

■ 吳宛郁

論及開放旅遊,中國旅客在香港的自由行可為前車之鑑。

筆者長年旅居香港,實際觀察的結果,大陸遊客赴港的便利性,替香港填補了旅遊淡季的不足,但旅遊業實際僅佔香港經濟的二%,且自由行產生的排擠效應,與它創造的利益大約平衡。

因為大陸客去的旅館與食肆、景點,便成為當地居民與他國觀光客的拒絕往來戶。大陸客在世界各國仍舊深受歧視,一名大手筆的大陸客在精品名牌店血拼一小時,另一名大手筆的他國客人便不願同時進店。整個過程,並沒有增添新的經濟利益。連戰預見到中國遊客似乎創造出新的機會,卻沒看到被排擠的其他遊客和店家之間的利益衝突。

今日國共論壇實則僅為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吸引更多人才與技術前往中國,或者滿足中國航空、旅遊業的成長,及對醫療的需求。對於台灣本身的經濟問題助益不大,連戰卻絲毫不覺,尚宣稱從今以後兩岸之間的經貿交流,不應再受政治影響,活像對殖民地宗主的政治朝貢。

不可否認,中國不僅是全世界的工廠,亦是全球虎視眈眈的大市場,但各國可沒有因此停滯對其他地區的投資與開發。如果連戰懂得一個個人將全副身家都投進單一市場的破產風險有多麼高時,便不會以為台灣對中國高於二十五%的外貿依賴是有利的。

若要對台灣經濟有所助益,筆者建議連戰,不如請國民黨團立法通過全面廢除關稅,讓台灣成為香港之外第二個購物天堂,屆時來台消費的人絕對暴增,何只僅佔少數且有治安考量的大陸觀光客?或開發澎湖設立僅供外國人使用的觀光賭場,不讓韓國、澳門與新加坡專美於前。

(作者從事經濟研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