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我是中國台灣地區歌手?

◎ 范姜提昂

中國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事件,台灣真正的挑戰,是中國「強勢舞台」磁吸效應之後,台灣優勢還能多久?政府若不做正確的事,多少原創能量會被吸走?

龍應台以「台灣之光」帶過尷尬,並說:「何必和大陸比資本規模?」身為掌握大權的官員,表現如此無謀,是睜眼說瞎話!小國文化產業躋身世界強權,韓國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請注意「我是歌手」節目創意,是中國花大錢向韓國MBC電視台購得版權的複製品;MBC正是拍攝「大長今」,深化「韓流」狂潮的開拓者;而整個「韓流」則是韓國政府制定「產業發展戰略」指導下的成果。

「大長今」導演李丙勳七年前的話,可能令人意外,他以韓國觀點說:「一九六○到九○年代初,在日、美、港台強勢文化的衝擊下,韓國本土文化幾乎被淹沒。」

韓國導演承認韓國曾被台灣文化壓著打,而扭轉關鍵是一九九七年,韓國瀕臨破產最倒楣的時候,韓國人發起「捐獻金條金飾運動」群起共赴國難;而金大中總統慧眼,看到運動背後那股強韌的本土精神,於是激發靈感,決定順勢振興本土文化,且次年就拍板「文化立國」做為帶動所有產業的大戰略。

他將文化產業明訂為「二十一世紀根幹產業」,因為文化產品可以活化、人性化所有科技產品,並立志成為「世界五大文化產業強國」。具體措施包括在海外廣設「韓國文化院」、「觀光公社海外分社」等;一個文化素材衍生多元商品,含影視連結的旅遊服飾等,並以「海外宣傳工作一元化方針」協助民間整合行銷。

龍應台對這些盛況當然清楚,但明明就是活化各產業的文化產業大戰略,她偏要斷章取義引用韓國官員的話說:「關鍵在民主化,而不是產業化。」因為她心虛,想遮掩她奉命非做不可的事:在ECFA架構下與中國洽簽文化產業合作。

(作者為台灣北社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